发布时间:2024-11-23 19:30:08 来源: sp20241123
历史的巨笔,常在关键处落墨;伟大的征途,总在开拓中奋进。
盛夏时节,万物蓬勃。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
风雨兼程,大道无垠。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汇聚起亿万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必将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一)
太空再次闪耀中国红!不久前,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探月工程的新高度,背后是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力度。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各方面创新活力,集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合力攻坚,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中国走出了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以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科技领域的“中国式浪漫”不断震撼世人:“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万米深海……
“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返回海南三亚(2024年3月28日摄)。此次科考历时50天,顺利完成中国-印度尼西亚爪哇海沟联合深潜任务。新华社发(沙晓峰 摄)
拉长视角,更能读懂改革开放之于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全面深化改革进程。
10多年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看广度,2000多个改革方案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等各个领域,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提升;看深度,关键领域改革步入深水区,有效破解重大体制机制问题、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看力度,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看温度,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看开放度,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不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
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第二小学,一名老师在指导学生们练习多耶舞蹈动作(2024年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山河为卷,改革为笔,画出更新更美的图画。全面深化改革,淬炼了发展亮色,彰显了政治本色,提升了治理成色,增添了生态绿色,厚植了为民底色,在中华大地上描绘出“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壮阔图景。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光明前景。
在深圳市委大院门前,埋头奋蹄的铜雕“拓荒牛”充满力量,彰显改革者敢为人先、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雄安新区雄狮公园内,威武大气的石雕“雄安狮”眺望“一带一路”主题广场,展现着新时代中国拥抱世界的博大胸怀。定格时代记忆的两座雕塑,在人们心中激荡起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这是雄安新区金湖公园(2024年3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二)
泉城五月,万物并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在这里举行。“这一次改革,我们将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这场面向基层的座谈会,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释放出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信号。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引,就没有伟大实践的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精准把握改革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发表一系列富有创造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论述,实现了改革理论的一系列重大创新和突破。
鲜明提出“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鲜明提出“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鲜明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鲜明提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阐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鲜明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等科学方法,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系统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六个坚持”的宝贵经验和重大原则,进一步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这些重要论述,构成一个内涵丰富、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刻回答了为什么改、为谁改、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和强大精神力量。
这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主持召开72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议大事、抓要事、谋全局,亲力亲为谋划指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为改革提供了最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上而下形成党领导改革工作体制机制,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克服艰难险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是“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没有习近平总书记下决心,很多重大改革是难以出来的”,一位参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的成员如是感慨。攻克险峻之难关,必有非凡之魄力;冲破崔嵬之要隘,必有卓绝之勇毅。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习近平总书记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深化党建领域改革,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面对“和平积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面对“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领新时代中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一系列重大部署和举措既有“破”的魄力,更有“立”的担当,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推动“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
这是“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的实干精神。“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更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明确要求,汇聚起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的磅礴力量。实干,体现在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务落实的行动中,体现在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有力纠治中,体现在让改革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中,体现在各领域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中……
回望来路自慷慨,再赴征程气如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新征程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抓改革、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有了根本政治保证,就有了最大的底气和信心。
(三)
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强调:“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历史和实践昭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征程上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旗帜,也必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不断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向外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向内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每小时385公里!不久前,杭温高铁试验列车顺利跑出了试验目标速度值,而时速400公里的CR450动车组正在加紧研制,将于年内下线。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阔步向前,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挺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未有穷期……
2024年5月18日,杭温高铁检测列车驶出山星岩隧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吴杰琛 摄)
(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千头万绪,攻坚千难万险,向何处发力,在何处突破?实践启示我们,抓住了改革重点,就能找到破解问题的支点。
以“三权分置”改革为龙头推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重大创新,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为抓手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驱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考量。
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
企业负责人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中小微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领取营业执照(2023年2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优化营商环境要打破哪些“隐形门”?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拆除哪些“篱笆墙”?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搬除哪些“绊脚石”?释放创新活力需要怎样的“点火系”?增进人民幸福有哪些亟待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无论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是其他领域改革,只有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打通发展堵点、消除体制卡点、破解实践难点,才能实现纲举目张,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整体推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注入强大动力。
北京深入推进接诉即办改革,用一根热线“绣花针”穿起民生“万根线”,让越来越多市民分享首都城市治理变革红利;上海设立“基础研究特区”,鼓励勇闯科学“无人区”,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广东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让“短板”变为“潜力板”;贵州通过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更好守护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改革之路没有坦途,但只要牵住“牛鼻子”、打好关键仗,就一定能跨越重重关山,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辉煌。
2024年7月10日拍摄的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牂牁江风景名胜区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五)
试点机动车行驶证电子化,实行摩托车登记“一证通办”,治理大数据“杀熟”、“自动续费”等问题……进入7月,一批新规开始施行,折射出改革便民、惠民、利民的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宣示着鲜明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精彩答卷中,“民生”是点睛之笔。户籍制度改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让1.4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个人所得税改革惠及2.5亿人……
在人民群众眼中,改革是什么?是看得见的蓝天,从“PM250”到“永久的蓝”,蓝天保卫战久久为功;是摸得着的温度,清洁取暖让老百姓暖身又暖心;是买得起的药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把不少救命药的价格“打了下来”;是握得住的幸福,通过改革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就业门路、更贴心的养老服务、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改革向前,民生更暖。
2023年4月20日,居民在湖州市德清县舞阳街道玉屏未来社区24小时自动售药机上购买药品。新华社发(谢尚国 摄)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来谋划和推进。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从就业到增收,从入学到就医,从住房到托幼养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不断把“问题清单”变成“惠民清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从小岗村“大包干”的一声春雷,到深圳蛇口的开山炮声;从“三来一补”的发展模式,到乡镇企业的创业历程;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到推广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证明,改革创新的最大活力就在人民群众中间,改革发展的无穷动力就在人民群众中间。以人民为念,汇人民之力,改革开放事业必将生生不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将浩荡前行。
(六)
领导中国改革有怎样的感悟?——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欧洲,交流中,各方领导人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总书记坦诚作答:“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始终保持着清醒沉着,行百里者半九十。”一番话寓意深远,道出了改革方法的重要性。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发展无止境,改革有章法。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要讲求方式方法,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坚守的“正”,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政治方向。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必须坚持志不改、道不变,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追求的“新”,奔涌着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坚志而勇为,载道以日新,我们必能推动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不断驶向胜利的彼岸。
在广西融安县浮石镇六寮村议事协商主题广场,镇、村干部和村民在议事(2024年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注重系统集成。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在全面深化改革这盘大棋中,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密切配合。唯有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拧成一股绳、攒起一股劲,才能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狠抓落实。改革是实干的事业。“事者,生于虑,成于务”,新征程上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以实干精神筑牢改革之基,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就能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不久前,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这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凝结着广大建设者改革创新的不懈努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改革开放是干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静待通车的深中通道(2024年6月19日摄)。6月30日,历时七年建设的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七)
“平均3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这是前海对“深圳速度”新的定义;“从签约到开工仅用3个多月”——这是让外企为之震撼的“上海时间”;“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这是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雄安画卷”,承载希望与梦想的“未来之城”正崛起于燕赵大地……今日之中国,涌动着改革创新的澎湃活力,升腾起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游客在上海外滩欣赏浦东陆家嘴景色(2019年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循大道,至万里;秉初心,谋远图。沿着改革开放这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前行,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奋斗史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的重大部署。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我们应当坚定一种信念,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新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矢志不渝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同心协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谱写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新篇章!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