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0:17:31 来源: sp20250108
■ 社论
不带病上课上学的要求,要迅速落地落实,不折不扣地传递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长和学生。
新京报报道,教育部于近日印发《关于做好冬季学校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切实做好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通知要求,指导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师生做好防护、及时就诊、规范治疗、科学用药,不带病上课上学。
此前,针对医院儿科诊室里孩子们边输液边做作业的现象,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提出,学校对学生患病期间的作业一律不做硬性要求,不建议患病期间赶、补作业,一切以孩子身体为重。
从“不建议患病期间赶、补作业”,到“不带病上课上学”,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当前这波疫情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表态也越来越明确具体。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该听得见这一声音,并迅速落地落实,把“部令”不折不扣地传递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长和学生。
要看到,教育部这一通知要求,是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是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关于做好冬春季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具体和细化。这也是“全国一盘棋”的必然。
作为易感人群,扎扎实实做好学校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保障师生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至关重要。但在现实中,很多阻力其实并不在于“道理”,而在于如何真正按照“道理”去做事情,如何真正把不带病上课上学当成一个常识,进而形成共识。
经历过3年疫情的学校和家长,不可能不知道防范流行病的重要性。然而,知道是一回事,如何选择则是另一回事;此时知道是一回事,彼时能不能落实是另一回事。不然,就很难解释为何那么多孩子都在一边打吊针一边写作业,更不能解释,不少孩子为什么还在带病上学。
相信家长们都有些无奈。比如说,孩子病了,不太乐意请假,担心班主任老师态度不好,担心孩子从此在班主任那里“挂了号”。一句话,担心孩子在遭受病痛折磨的同时,心理上再受到压力乃至伤害。
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现实中,一些学校过于强调纪律、秩序,往往就会导致孩子们一般情况下不敢请假。这中间,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家长心存焦虑,怕落下功课、怕孩子跟不上节奏等。尽管这种焦虑在若干年后看,或许是过虑了,但在当时,很难有家长完全放得下。
而在学校看来,同样显得很心事重重。一方面,学校每天都在尽力统计学生的健康状况,及时掌握请假学生的数量、比例;另一方面,则在通过各种渠道追着学生要求听课、完成作业。尤其是如今,中小学大多有了远程教学设施,学生即便请假,往往也被要求在家上网课。
学校的这些做法,非但没能消除家长和学生的顾虑,反而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使其不能、不愿完全做一个病人,自由和放松更加难得。
这样的僵局必须打破。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而言,明确不带病上课上学,等于是画出了一条基本的教学底线,所有教育从业人员和学生,都应一体遵守。从学校和家长而言,这也应该成为共识。
上课上学很重要,但孩子的身体健康更重要。学生生病期间不必上课上学,就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也能稍稍松弛一下紧绷的神经,有利于更快更好的康复。这样做,不仅不会落下学业,反而会因为张弛有度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因此落下的课程和作业,学校也完全有机会再行补齐。
不带病上课上学,本该是常识,如今却要教育部下发通知确认。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如今的中小学学生减负任重道远,仍须举一反三,持续发力,从尊重常识、爱护孩子开始,下大力气把孩子们肩头上山一样的压力减下来。(新京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