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学家首次实现无串扰的量子网络结点

发布时间:2024-11-30 12:16:05 来源: sp20241130

原标题:我科学家首次实现无串扰的量子网络结点

  量子网络是实现量子互联网的基础,也是量子计算机规模化的一种重要途径,生成离子-光子纠缠是实现离子阱量子网络的关键步骤。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课题组利用同种离子的双类型量子比特编码,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无串扰的量子网络结点。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相关专家认为,该研究对未来实现大规模量子网络和量子计算具有重要意义。此前,为了实现无串扰的离子-光子纠缠,研究人员通常采用不同种类的离子分别来产生离子-光子纠缠和存储量子信息,其中产生离子-光子纠缠的被称为“通信离子”,存储量子信息的被称为“存储离子”。这样可以使通信离子散射的光子远失谐于存储离子的跃迁频率,从而抑制串扰误差。然而,这类方案需要精细控制不同种类离子的比例和位置,且协同冷却效率低,操作难度大。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上述课题组提出使用同种离子的双类型量子比特实现量子网络结点的方案。该方案利用同种离子的两对超精细结构能级分别编码“通信比特”和“存储比特”,并利用411nm和3432nm的双色窄线宽激光实现了两种量子比特之间微秒量级的相干转换。一方面,研究人员演示了利用通信比特在数百毫秒的时间尺度内生成离子-光子纠缠;另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自旋回波方法延长存储比特的存储寿命,实现相干时间达到秒量级的存储量子比特。通过比较有无离子-光子纠缠生成操作时存储比特的保真度变化,研究人员证实了两种量子比特之间低于实验精度的串扰误差,从而实现了无串扰的量子网络节点。

   段路明表示,相较于之前采用不同种类离子的方案,该方案极大简化了实验系统,向着未来量子计算机和量子网络的模块化迈出了重要一步。(记者邓晖)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