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14:33:23 来源: sp20241116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开局之年,深秋已至。除了秋粮收获有条不紊,中国经济最近还有几件大事发生,不妨连起来看。
“一带一路”十年,多少天堑变通途,“后卫”变“前锋”,“陆锁国”变“陆联国”,洼地变高地,变化太多太大。把十年来大家的收获拉个单子,就是一份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实践最生动的说明书。
十年历程深刻说明了一个道理:只要找到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甭管有多少未知与阻碍,携手同行的人们,可以“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个新的起点。中国经济仍将是这件大事的贡献者、受益者。
增发1万亿元特别国债,是个不寻常的动作。1万亿元,量不小,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能办不少紧要之事;量也不大,加上这1万亿元,今年财政赤字率从3%提高到3.8%左右,水平适度,风险可控,没有增加地方负担。
看“1万亿元”怎么用,有三个关键:一是用在哪儿,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优先用于医院、学校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二是怎么落实到位,“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三是有多少连带影响,看如何进一步带动国内需求。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共生共荣。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金融强国”,用“八个坚持”系统阐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精髓要义,用“三个着力”部署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用诸多实招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阐明“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根本保证。会议精神丰厚,既有一贯的坚持,更有向前的提升与创新。
新时代以来,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一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步步推进,让全社会围绕金融的认识更加统一明确、实践更加精准务实。金融,从来重大而又贴近。国之大者,直通毛细血管。看这次会议,既可看当下对经济恢复的具体推动,更应看长远的定向、根本的厘清。
进博会的本质,就是面向世界、进一步把自己的市场打开。和国际上一些老牌经贸展会动辄百年的历史相比,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五年、六届,初来乍到的青涩尚未完全褪去,敞亮务实的风格已经徐徐展开。这五年,不是一般的五年——诞生于全球化逆流的旋涡,又闯过疫情三年的风浪,进博会一出海就闯难关,一出生就迎大考。
在进博会现场,生动有趣的消费品总是扑面而来。越过场景看什么?看订单,也看成长。不少参展者,第一次来重在展示,第二次来签了大单,第三次已是投资者,第四次成了别人的榜样。
金秋里的这四个“一”,接踵而至。它们不仅时间相连,更是内涵相连:
——它们都紧扣发展。无论扩内需、促开放,无论财政、金融,都锚定高质量发展。求发展,也不忘防风险、保安全。自己发展,也带动志同道合者一起发展。事实证明,发展有最大的凝聚力,创新给发展带来最大的推动力。
——它们彼此有丰富交集。本届进博会国家展的70多个参展方里,有64个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您看,这两个“一”有多么大的交集。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还有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各有侧重、相互交织。
——它们都走出了实践的纵深。“一带一路”十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在控制财政赤字率上,之前几年注重“给后手留余地”,今天才有伸展空间。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虽不平坦,却也始终笃定向前。进博会一年一个样,越办越好。
中国经济的恢复进程,“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一路走来,极为不易。这四个“一”,都有助于恢复,也都不只着眼于眼前。中国经济总体稳步向好,但面对的难题挑战还有不少,远没有到松口气的时候。
2023年已步入最后两个月,离写年度总结还有一点点距离。这个距离,唯有用来继续实干——主观上尽最大努力,客观上争取更好结果。
秋天是收获季,也是冲刺期。初秋的亚运会上,田径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陈佳鹏最后一棒的极限冲刺,那力道、那状态、那决心!何杰拿下中国首枚亚运会男子马拉松金牌,那韧劲、那坚持、那意志!
既学陈佳鹏的冲刺,又学何杰的坚韧,把短跑的坚决果敢与长跑的绵绵用力集于一身,才能把中国经济的事办好。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
【编辑:朱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