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转型,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11-21 18:54:37 来源: sp202411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坚持创新转型,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汇聚强大动力。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特点、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坚持创新转型,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能够大幅降低污染物和碳排放,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效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质增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大力推进绿色科技攻关,在创新转型中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在这一过程中攻克了一大批关键共性技术难关,推动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有力推动了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供应系统和清洁发电体系,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在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以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12年至2021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4%。2021年,废钢铁等9种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3.85亿吨。2013年至2022年,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同时,重污染天数减少93%。长江黄河干流近年来保持在Ⅱ类水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加大创新转型力度,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创新体系,大力开展绿色低碳领域集成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创新、制度创新,努力取得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原创性的创新成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集成创新,锻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推动数智化技术与环境科技、产业科技深度融合,建立面向产业链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形成涵盖研发、设计、材料、生产、管理等环节的“大数据”,构建基于资源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预测“大模型”,努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强化技术创新,建造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孵化器。要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提供强大技术储备。一方面,基于碳排放与污染物排放同根、同源、同过程的性质,大力发展煤炭、燃油等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技术,积极研发多污染物、多尺度、跨介质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实现行业企业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的多重收益,在节能环保领域丰富新质生产力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加强新兴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未来产业前沿技术研究,在绿色低碳领域开辟更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赛道。

  强化标准创新,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标尺。标准创新是创新转型的重要内容。以产业全生命周期绿色化为目标,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绿色标准体系,有助于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根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强化标准创新,一方面要适时迭代已有环境评价标准,根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准入要求,结合区域资源环境实际情况,因时因地修订旧标准,着力解决标龄长、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不适应等问题;另一方面要促进标准协同,前瞻性研究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清洁生产、排放等环境标准融入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流通、绿色投资等标准制定修订中,建立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标准体系。此外,还需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碳足迹、碳标识等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有利国际环境。

  强化制度创新,营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生态。在创新转型中发展绿色生产力,重在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努力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着力优化科技项目组织创新机制,从产业实践中明确研究任务,在科技战略制定、科研立项、项目承担等方面给予需求端更多参与权、更大话语权。不断完善绿色科技人才引育机制,鼓励引导科研人员紧盯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搞科研,助推绿色科技创新与绿色行业企业双向奔赴。加快构建产学研用融合机制,推动学术界、产业界共建创新联合体,完善绿色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激励科研单位敢干、创新企业敢投、科技成果敢转,让创新转型的动能更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势能更强。

  (作者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9日 09 版)

(责编:白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