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安港到青岛港 外媒记者探访“一带一路”陆海交通枢纽

发布时间:2024-11-18 11:47:30 来源: sp20241118

  人民网北京10月19日电 (记者杨倩)近日,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欧亚主流媒体考察团走进陕西省西安国际港站,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一排排集装箱整齐排列。“没想到内陆也能建港口!”“中欧班列长安号就是从这里开出吗?”站在西安国际港站办公楼二层开放平台极目远眺,外媒记者发出感叹,并向工作人员询问相关情况。

  据介绍,2013年11月28日,首列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开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十年来,中欧班列长安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23年9月底,已累计开行20045列,国际货运干线覆盖了欧亚大陆45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至9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3991列,较去年同期增长29.54%。

  西安自贸港建设运用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告诉记者,在没有中欧班列之前,西安至中亚和欧洲的陆路运输时间为20至30天,而在确保中欧班列运行时效的情况下,西安至德国陆路运输最快只需10天。目前,西安港建成铁路作业线59条,其中国际集装箱作业到发线18条。

  今天,中欧班列作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互惠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也被欧亚主流媒体重点关注。

  考察团成员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晚报》副总编辑妮娜·尼奇博洛娃在接受中方记者采访时说:“我之前写了很多关于中欧班列的相关稿件,对此非常关注。这次是我第一次来到西安国际港务区,看到这样宏大的场面我感觉很震撼。中欧班列对于中国和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是非常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民心相通。我们中亚国家非常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

  哈萨克斯坦丝绸之路新闻社总编辑克马尔·马山罗表示,哈萨克斯坦是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国家,中欧班列给哈萨克斯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报道,2022年,中哈两国铁路货运量达2300万吨,同比增长20%。“哈萨克斯坦的主流媒体非常关注‘一带一路’的发展,包括中欧班列的运营情况。我们的媒体丝绸之路新闻社正是在2014年因此而生,在网站和报纸上以哈、俄、东干、中、英五种文字报道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合作成果。”

  16日,考察团来到山东港口青岛港,在蔚蓝的大海岸边,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上是一片繁忙景象:高度轨道吊自动抓起一个集装箱,平移到后方卸下;自动导引车承载着单个集装箱,在通道上来回穿梭。考察团记者立刻被眼前这一幕吸引,纷纷拿出设备拍摄。

  山东港口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副主席王崇山向记者介绍:“青岛港是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首个“氢+5G”智慧绿色码头。”依托其自主研发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TOS,作业效率较传统码头提升30%,节省人力80%,平均装卸效率达到36.2自然箱/小时,最高效率达到60.18自然箱/小时。

  今日俄罗斯传媒集团国际新闻部副主任阿纳斯塔西娅·塔拉卡诺娃表示,青岛港给她留下了鲜明的印象,“首先,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4年内建成投产运营,非常高效;其次,码头实现了全自动装卸集装箱,是智慧绿色码头,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借助青岛港和西安港,俄中贸易往来更加方便快捷。”

  据介绍,2022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87亿吨,位居全球第四位;完成集装箱2682万标准箱,位居全球第五位。2023年1至8月山东港口青岛港在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中位居第三,在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中位居第四。

  近十年来,青岛港进一步完善提升联通“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航线网络,目前,青岛港共开辟共建“一带一路”集装箱航线80余条,海铁联运连续八年保持全国第一,为“一带一路”建设架起“进路出海”高效通道。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