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5:56:58 来源: sp20241227
青春梦想,扬帆远航。2024级新生沐浴着晨光,踏上新的人生征途。面对未知与挑战,如何快速融入大学生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在知识的海洋里,如何以笔墨为舟,绘就梦想的蓝图?又到一年开学季,各大高校书记、校长的深情寄语与殷切期望,照亮前行道路。人民网特别推出“2024高校‘开学第一课’”系列报道,愿同学们带着这份叮嘱,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勇敢开启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人民网北京9月1日电(记者李依环)8月3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北京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以及杭州国际校园同步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以《把握主动 探求大学生活最优解》为题作主题演讲,向全体2024级新生送上寄语。
演讲中,王云鹏深刻阐述了“空天报国”这一北航最为鲜明的精神底蕴,借用数学中的四则运算法则,勉励新一代北航人要把握主动,探求大学学习生活中的最优解,不负时代、不负梦想、不负青春。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讲话。校方供图
王云鹏在题为《把握主动 探求大学生活最优解》的讲话原文如下——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
今天,北航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和杭州国际校园共同迎来了12536名新主人,其中本科生有4378名、研究生有7868名、留学生有290名,美丽的校园因你们增添了新的活力。在此,我代表赵长禄书记和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辛勤培育你们的家人和师长表示亲切的问候!
自古英雄出少年。你们当中年龄最小的是守锷书院的朱建浩同学,今年只有15周岁;法学院研究生张雪莹等45名同学与北航同一天生日;化学学院本科生倪航天同学,机缘巧合与校同名;中法工程师学院的希娃等14名法国本科生不远万里求学北航,是中法友谊的有力传承者;弗朗西斯科等来自全球20个国家的60名留学生,祝贺你们成为杭州国际校园的首届国际研究生!此外,有120名同学的家长在航空航天系统工作,37名同学的父母是北航校友,从小的言传身教使你们坚定选择北航;还有迎新那天与我交流的未来空天技术学院的同学们,你们中绝大部分是因为自幼对航空航天的执着来到北航,让我深受触动……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大家五湖四海在此相聚。从你们身上,我深切感受到青春的蓬勃朝气,也看到了北航更美好的未来。
刚过去的这个暑期,当代青年击水中流,展现了青春力量的澎湃激扬。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健儿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创造了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锐气和底气;前不久的世界大学生全自主无人机飞行挑战赛中,由10名本研学生组成的北航航模队,历经近一年的高强度备战,在全球38支高校队伍中拔得头筹,赢得了该项赛事的首个世界冠军;还有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你,为了梦想夜以继日、孜孜不倦,最终脱颖而出,走入了向往已久的学术殿堂。
每所大学都有它独有的精神底蕴。对于北航来说,最鲜明的标识就是空天报国、敢为人先。从创校之初的“真刀真枪做毕设”,把新中国第一架轻型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我国第一架无人机“北京五号”送上蓝天,到近二十年获15项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其中9项技术发明一等奖居全国高校之首;从全国首批设立博士点和成立研究生院,到率先获批未来技术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国家级人才培养特区。七十二年创新图强、初心未改,北航矢志不渝铸重器、育栋梁,不仅形成了三代人的“中国心”“长鹰志”“陀螺梦”“电磁魂”,更培养了100名两院院士、300余名型号总师总指挥以及25万余名兴业人才,把优秀的你们培养成为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是学校的首要目标!
同学们,进入大学也就意味着面临新的起点和挑战,大家该如何把握主动、求得学习生活中的最优解?今天的典礼也是大家的“开学第一课”,在此我想借用数学中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提四点期望。
志存高远,先做乘法,个人理想融入祖国需要才能实现倍增。理想决定人生的高度。从古到今成大事者,无一不怀有远大坚定的志向。当代青年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理应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有所作为。刚刚发言的宇航学院桂海潮教授,中学时期听到“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新闻,备受鼓舞,首次萌生了想要“上天”的想法,“当不了航天员,去设计一些航天器也很酷”,于是致力于祖国航天事业便成为了他的追求。在选拔航天员时他毅然报名,对志向的坚守支撑着他克服困难艰苦训练,最终搭乘“神舟十六号”实现了驰骋太空的梦想,被国家授予“英雄航天员”称号。
同学们,你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希望大家早立志、立大志,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夺目光彩。
学会分解,善用除法,合理规划、循序渐进才能达成目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远大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计划,就像踩着西瓜皮走路——滑到哪算哪,注定以失败收场。很多同学都有长跑的习惯,如果把完成一场马拉松作为大目标的话,通常会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从跑姿纠正、节奏调整、合理配速,再到五公里、十公里、半程……当这些小目标都实现后,跑完全程自然水到渠成。
同学们,再远的路,只要一步步前进,终将到达;再难的目标,只要分解得当、逐个击破,总会完成。面对追梦路上的困难与挑战,希望大家练就化繁为简的智慧和本领,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丰富自我,用好加法,勇于尝试、兼收并蓄才能更好成长。大学之“大”,不止于“学”。大学期间要学会多维度提升自己,不必拘泥于课堂,也不必局限在校园,只要能培养兴趣、开拓视野、锻炼能力,都值得去勇敢尝试。北航就是这样一座博大宽容的宝库,只要用心探索,都会有所收获。在这里,你可以参加体育运动强健体魄,涉猎高雅艺术陶冶人文素养,从中培养受益终身的兴趣爱好;在这里,你也可以在机器人队、赛车队里发光发热,在“冯如杯”、全球科创大赛中组队并肩作战,从中感受团队合作的巨大能量;在这里,你还可以参与“远航计划”拓展国际视野,通过社会实践读懂中国,从中体会“知行合一”的深刻内涵。
同学们,你们正处于最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阶段,不给自己设限,人生才能无限。希望大家满怀热情、步履不停,一起书写美好而充实的大学生活。
专注投入,做好减法,摒弃杂念、心无旁骛才能臻至未知。当下日新月异、多元多彩的社会生活充满光鲜亮丽,但也会使我们感到迷惑和焦虑。不论学习还是科研,最怕的就是心浮气躁、虎头蛇尾,必须沉下心来排除纷扰,才能有所建树。刚才发言的1982级校友冯志海院士,曾负责某碳纤维材料国产化项目,面对研制过程中的质疑与压力,他不为所动、身先士卒,带领团队蹲点攻关数月未曾回家,以“压不垮、折不断”的定力和韧劲,成功研制出了国际领先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及构件,实现了该领域的自主可控,也成就了北航“一班三院士”的传奇。
同学们,新的求学阶段,等待你们的将是更为庞杂的知识体系和更具魅力的学术挑战,希望大家专心致志、沉静从容,轻装上阵探索未知之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待万事万物要保持好奇,对待梦想机遇要鼓足勇气,对待同学朋辈要精诚合作,对待困难挑战要毫不畏惧。我和所有老师将一直陪伴着大家,期待你们成为不负时代、不负梦想、不负青春的新一代北航人!
最后,祝愿同学们学有所成、收获满满!
(责编:郝孟佳、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