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2:20:41 来源: sp20241123
法台前,一起以学生欺凌案件为蓝本的模拟法庭,正在最高人民法院中法庭拉开序幕。4月1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主题开放日活动。
“我非常自责,如果可以,我希望一切都可以重新来过……”曾经品学兼优的希希,因心理压力、沉迷网络、家庭暴力等原因,产生了负面情绪,对原本关系密切的同学兼室友实施欺凌。通过这场“量身打造”的模拟法庭,希希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抓前端,治未病。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庭长秦硕看来,健康成长就是社会稳定的“前端”,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审前预防工作就是在“治未病”。
作为此案审判长的秦硕告诉记者,对于涉未成年人的案件,在查明行为与事实的同时,更加关注“人”,更加关注引发偏差行为背后的成因。
今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小学生体育课意外受伤,家长起诉学校,校方已尽必要教育管理责任和救助义务,法院判定学校不担责。对学校依规组织体育活动等不施以苛责,有利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学生校内“抽凳子”玩闹受伤,学校强调学生守则,老师经常提醒,已充分尽职,法院判决由“闯祸”孩子家长担责。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王丹表示,通过司法审判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秩序,这根本上是为了广大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学校能够放心开展体育活动、正常组织出游,课间十分钟让孩子真正动起来。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应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近期,已满12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讨论引发广泛讨论和关注。截至目前,人民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4件4人,犯罪未成年人年龄在12至13岁之间,被依法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
记者从最高法获悉,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3178件,判处未成年人罪犯98426人,占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的2%至2.5%。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校园暴力问题不容忽视。司法大数据显示,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的涉未成年人暴力案件中,被告人为留守儿童的案件占比22.94%;被告人为单亲家庭的案件占比6.95%;被告人为再婚家庭的案件占比2.79%;被告人为孤儿的案件占比0.24%,许多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前缺失家庭关爱和教育。
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的意见》,明确要引导离婚案件当事人正确处理婚姻自由与维护家庭稳定的关系,关心、关爱未成年子女,关注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引导离婚案件当事人提升责任意识,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充分保护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在离婚案件中以保障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为目的,妥善处理抚养、探望、财产等相关事宜。
“问题孩子”的出现既有家庭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作为一名从事少年审判工作27年的法官,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陈海仪认为,少年审判是法院审判工作中一个极其特殊的领域,看似简单却并不简单,这里情、理、法的碰撞尤其激烈,牵动着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关系几代人的幸福和未来。陈海仪表示,未来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司法温情努力让每一个妇女和儿童都拥有出彩的美丽人生。
(责编:薄晨棣、邓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