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7:36:58 来源: sp20241122
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等介绍了相关情况。
能源转型投资去年达6760亿美元,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章建华说,白皮书介绍了中国能源转型的实践成就,主要体现为四个“新”。
清洁能源发展实现新跨越。截至2023年底,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较10年前增长了10倍,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58.2%,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增量一半以上,中国能源含“绿”量不断提升。
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取得新成效。10年来,中国累计淘汰煤电落后产能超过1亿千瓦,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超90%。全社会终端用能电气化率达28%。与2012年相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超26%。
绿色能源技术实现新突破。建成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制造体系,全面掌握大型三代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第四代核电技术,水电全产业链体系全球领先。
能源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主体多元的能源市场结构逐步构建,统一开放的能源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能源价格机制逐步形成,市场在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水平、保障电力供应、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介绍,10年来,能源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约39万亿元。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中央预算内总投资超千亿元,带动地方和企业加大资金投入,2015年历史性解决全国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2023年中国能源转型投资达6760亿美元,是全球能源转型投资最多的国家。2023年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助力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8.1亿吨。“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推动降低了全球能源转型成本,也为全球绿色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万劲松说。
“双碳”目标确定不移,抓紧开展“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
我国在2020年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截至今年7月底,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已达12.06亿千瓦,提前6年实现目标。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中国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将立足国情,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科学谋划研究提出新目标新举措,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共建清洁美丽地球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宋雯说,要实现“双碳”目标,仍需付出巨大努力。能源行业正抓紧开展“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将会以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推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章建华介绍,将深化能源改革、完善能源法治、加强规划引领、强化能源监管。
深化能源改革方面,将通过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持续扩大电力现货市场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培育绿电绿证市场。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推动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
充电设施总量达1060万台,核准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针对大家关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万劲松介绍,国家能源局主要从“三个完善、两个推动”方面开展工作。
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从规划布局、建设运营、配套电网、价格奖补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并作出具体的工作部署。
完善充电网络。截至7月底,全国充电设施总量达1060万台,有效保障了25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的公共充电服务半径已经和加油站相当。目前,95%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已经具备充电能力,超过1/3的省份将充电设施布局到所有乡镇。
完善标准体系。累计发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相关标准106项,产业链安全管控水平进一步提升。大功率直流充电标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无线充电、充电漫游等领域也有突破,已经形成与美国、欧洲、日本并列的中国充电标准体系。
推动充电技术快速升级。已经形成了传导充电、电池更换、无线充电等多条技术发展路线,直流充电功率模块全面实现国产化,近五年来成本降幅达90%。推动形成产业生态。充电站运营企业中民营企业设备规模占比超70%。
万劲松介绍,将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助力交通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相信随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和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局部地区和个别时段充电慢、充电难的现象将得到缓解,广大车主的充电体验会更加舒适。”
中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核电技术拥有了完整产业链。大陆地区目前核准在运和在建的核电机组共102台,总装机容量超1.13亿千瓦,位居全球第一。在运核电机组保持多发满发状态,充分发挥基荷电源的支撑作用,装机占比不到2%,发出电量占比接近5%。
章建华介绍,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保证平稳有序的建设节奏,积极推动核能在供热、供暖、供汽、海水淡化等方面的综合利用,稳步提高核电在能源和电力消费中的比重,为推动能源革命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还将积极参与全球核电建设,分享中国经验,为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30日 02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