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成长”记:风华正茂少年时

发布时间:2025-01-10 20:02:04 来源: sp20250110

  ■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广东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亲自为广东现代化建设定向导航,赋予广东新的使命任务。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意志和干劲奋力开拓,南粤大地掀起齐心协力抓发展的热潮。

  为充分展现去年以来全省各地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的新气象、新作为,南方日报推出“广东向上”系列报道,以“十大新突破”为话题,记录广东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南方日报记者 曾美玲 杨天智 肖文舸 梁涵 沈梦怡 吴哲

  刚刚过去的周末,香港市民Gerry一家人自驾到珠海游玩了一圈,非常开心。“港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半年多来,她们经常“说走就走”,到广东不同城市打卡、度假。

  到深圳参与交流协作项目近一个月来,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总署西贡民政事务处民政事务助理专员周达荣直呼:“这边的体验太丰富了!”他希望此行积累的经验,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推动深港两地深化合作。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在省委“1310”具体部署中,“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位列“十大新突破”之首。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五周年。近年来,广东与港澳携手,推进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持续加速,规则机制“软”联通不断深化,高水平建设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推动最具活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加速崛起。

  如今的大湾区,风华正茂,犹如朝气蓬勃的少年,迈着坚定步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创美好未来。

  “大湾区变小了”

  ——时空距离缩短,交流交往提速

  在珠海结束两天一夜的周末之旅后,Gerry满载而归——她的香港单牌车内,塞满了从珠海购买的日用品、零食、玩具等。

  “有了‘港车北上’政策后,我们经常自驾到广东不同地方游玩,既方便又快捷。这次我们去了横琴长隆乐园,回港前还特意去了一趟山姆超市,我们尽情买买买,还帮亲戚朋友带了不少东西。”Gerry说。

  自去年先后实施“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以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车辆持续攀升,屡破纪录。据统计,2023年经大桥口岸进出境的客车超268万辆次,年增1.35倍,与2019年相比增加2.45倍,其中港澳单牌车近140万辆次,占比超过50%。“车子开到哪,生活圈就会到哪。”香港越野车协会创会会长江启航说,“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现实体验。

  “轨道上的大湾区”也正飞驰前进。广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东省内高铁营业里程已达2838公里,从广州南站出发,17分钟可达东莞,37分钟可达深圳,48分钟可达香港,1小时内可达粤港澳大湾区所有城市。

  Gerry说,除了自驾,自己也经常搭乘广深港高铁往返香港与内地。“平日去广州出差,或是和朋友去深圳吃吃喝喝,我都是当日往返,搭高铁非常快捷,椅子还没坐热就到站了。”她笑言,“交通太方便,感觉大湾区的距离都变短了”。

  为了提高跨境高铁出行的便利度,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去年多次提升服务水平,包括全面引入电子车票、简化乘车流程等措施。2023年初至11月,广深港高铁香港段乘客量逾1700万人次,超过2019年全年。本月10日起,香港往返深圳福田高铁将增至每日98班,并延后部分短途列车尾班车时间。

  跨越湾区,从南到北,由西向东,在轨道网络的不断密织下,高速行驶的列车串联起沿线更多城市和区域,为居民工作生活带来新的便利,更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广汕高铁、汕汕高铁相继开通,广州至汕头最短旅行时间进一步缩短至一个半小时,为粤东地区深度“融湾”提供重要通道;新开工的深南高铁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省界段将构建大湾区西向高标准高铁通道;广河高铁白云机场T3至江村西段建成后将实现广湛等高铁线路接入白云机场,加快白云机场空铁一体化枢纽建设……

  “交通大动脉的打通,可以更好地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让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峡西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联系更加紧密,实现东部沿海经济带联动发展。”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说。

  “大湾区变大了”

  ——产业空间拓展,发展机遇更多

  去年9月,珠海横琴濠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龚元香带着自己的创业经验,登上演讲台,就如何用大数据解锁新药差异化立项和平衡研发风险进行了分享。

  曾担任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副行政总裁的她,见证了这片园区多年来的发展。如今,她从管理者成为新机遇的创造者。龚元香说:“2023年公司业务拓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得益于产业园在软环境上的独特优势以及粤港双方的大力支持。”

  创业机会多了,园区人气旺起来了。“园区饭堂从一个变成了三个,甚至申请公共平台实验室都要排队。”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博士张哲说。产业园总经理杨晓辉介绍,截至去年12月,产业园注册企业198家,其中澳门企业65家;实际签约入驻的企业89家,其中澳门企业35家,涉及中医药、化妆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医疗服务等领域。

  随着公司数量增多,产业逐渐壮大,中医药作为横琴的特色产业之一,正在探索“澳门注册+横琴生产”等新的发展模式,为澳门中医药大健康企业发展提供新空间。

  “横琴既有土地优势,又背靠珠三角雄厚的产业基础,还连接内地广阔市场,为澳门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现实路径。”在澳门大学教授麦沛然看来,从澳门到横琴再到大湾区,是“0到10再到100”的过程。

  同样的故事也在河套上演。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再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依托深圳发达的制造业,河套深圳园区为来自香港的科研工作者们创造更多产品转化的平台。来自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5所世界百强高校的10个项目、30名科学家、500多名具有港澳及国际背景的科研人员聚集于此,取得了我国首台自有知识产权的高时空分辨率显微镜、发射电子束光刻机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2023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又迎来一批重磅政策支持。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印发实施;横琴、南沙相继迎来量身打造的放宽市场准入政策安排;《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布,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香港青年邓文俊2019年在东莞松山湖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这几年我的感受是,发展空间更大、商机更多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舞台,正变得越来越大。”

  “我们都是大湾区人”

  ——民相亲心相通,融合不断深化

  “我对此次交流学习之旅充满期待。”去年12月18日,10名香港公务员派驻到深圳有关政府部门和法定机构,开展为期3个月的交流协作。周达荣是其中一员。

  在福田区政府担任副区长特别助理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周达荣深度参与了河套合作区的建设。“大家一起构思园区的管理体制、协同机制等,我们发挥各自的智慧,共同促进深港两地在河套的制度创新。”

  在省港澳办主任李焕春看来,这种深入交流与密切合作,必将进一步促进深港合作共赢,促进两地人民“心联通”。

  在横琴,粤澳公务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早有先例。横琴合作区成立后,澳门特区政府选拔了一批熟悉两地事务的年轻公务员,到合作区执委会参与工作。金融发展局资本市场处处长崔宁就是其中一员。“粤澳双方同事来自两个不同法律制度、行政文化、社会制度的地区,我们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既坚持在法制轨道上推进,又根据琴澳实际创新,摸索出一套符合合作区运作的有效机制。”她说。

  粤港、粤澳公务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大湾区改革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随着三地合作不断深化,大湾区正在绘出民生融合更大的“同心圆”。

  港澳人士在粤就业创业的空间持续拓展。全面取消港澳人员在粤就业许可,目前超过20万港澳居民在粤工作;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政策,累计超过3000人次的港澳居民报考;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领域实现了执业资格互认,32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获得内地注册的执业资格……

  港澳居民在粤生活发展享受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粤港携手推出108项高频政务服务“跨境通办”服务,进一步提升两地企业群众跨境办事便捷度和获得感;港澳居民在粤参保超过34万人次,“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广东”逐渐成为现实;支持开展“港澳药械通”,广东省已累计获得批准临床急需进口药品26个,临床急需进口医疗器械17个,覆盖广州、深圳等地市的19家指定医疗机构……

  大学毕业后留在广州创业的香港青年袁倩鹏,如今在番禺、南沙开办了公司,在广佛两地经营。“立业”的同时,他也在这里安家,两个孩子在这里出生、上学,父母也移居到广州。“与其说我是香港人,不如叫我大湾区人。未来,在做好自己事业的同时,我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香港年轻人走进湾区、留在湾区。”他说。

  潮涌湾区,千帆竞渡。随着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三地融合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大湾区焕发出更强大的活力,朝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迈出坚实步伐。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