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为新质生产力注入绿色动能

发布时间:2024-12-06 02:30:20 来源: sp20241206

新质生产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最新成果,是融入中国国情的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围绕新型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创新动能,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绿色生产力。

风电——以“新”赋能

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底色需要清洁能源擦亮。“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提出十年,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下,中国风电脱颖而出,技术创新硕果累累。环境友好型智慧风电以智慧为内核,以环境友好为底色,不仅关注效率,更浑然融入自然生态,是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绿色动能。

其一,风电有扎实的发展基础。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风电供应体系,装备制造水平多年全球领先。截至2023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4.4亿千瓦,在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中占比15%,其中,陆上风电4.0亿千瓦、海上风电3729万千瓦。

其二,风电在发展中加速创新。风电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在新材料研发、润滑油研发、动力学分析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构成的技术体系中,形成了风电制造核心技术集群。同时,智慧风电技术不断创新融合物联网、大数据、通讯技术等智能技术,极大提升运维效率和稳定性。

其三,风电持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技术层面,智慧风电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风电场集中监控管理、无人值守、智能调度,不但培养新型劳动者,使生产资源和人力资源实现更优配置,还更友好响应电网,提升电力系统的资源配置能力。产业层面,“风电+”的发展模式促进资源因地制宜多重利用、基础设施共享,使生产要素得到更优配置,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同步发展。

风电——向“质”而行

机遇与挑战面前,风电作为关键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的构成主体,将在落实新质生产力的各项要求中起到能源保障、创新引领、工业示范、产业整合、开放合作的多重作用。

阔步挺进壮美山海。我国风电制造多次刷新塔筒高度、叶片长度、叶轮直径记录,风电机组大型化进展持续加速,风电场建设稳步向中东部低风速区拓展;山地风电技术、高空风电技术、浮式风电技术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使风电具有更强的恶劣环境适应性,助力风电挺近高山大川、深水远岸;智慧化实现智能管理,环境友好助力和谐发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为风电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塑造更加美丽富饶的乡村。

做优做强新型工业化。从风机设计、项目开发建设、电量输送并网、系统运维检修、风电机组回收利用,风电产业链的全生命周期低碳化在数智化发展中形成新型工业化的绿色变革。风电产业生态圈的打造形成多种商业模式,风光大基地、综合智慧零碳电厂、零碳园区、海上风电产业园等增强了生产要素间的协同效应,为新型工业化争取了更多的外部市场和话语权。

友好渲染美丽中国环境色彩。风电是工业发展的产物,作为工业景观,与环境交相辉映,实现生态、人文、工业、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让人民从中体验到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开发建设与运营中,坚持生态先行,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友好;多样化降噪手段、环保措施,最大化减少人为影响,实现自然友好;融合人文理念,作为能源与人类、科技与情感沟通的纽带,实现文化友好。

坚定践行绿色产业初心。风电是当前碳排放量最低的发电技术,碳排放量仅为火电的1%,全生命周期绿色优势突出。风电也是成本最低的发电方式,陆上风电度电成本有望在2025年降至0.1元,其发展为工业园区与工业产品注入绿色价值,成为我国制造业迈入国际化市场的绿色标签和价值引擎。

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合作。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在世界能源绿色转型中发挥大国担当,“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成果卓然。面向全球风电发展总需求,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业基地,为全球贡献了60%的风电装备。我国风电技术优势与区位优势突出,将继续深入参与全球能源合作,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百年未有大变局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对原有产业形态的颠覆性影响逐步显现。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发展推动生产力跃升的实践成果,是数字经济浪潮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在时代的变革与机遇面前,环境友好型智慧风电更应创新融合发展学习性、成长性、开放性、异构性、友好性优势,在数字思维模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乘长风,破万里浪。(作者为国家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编:罗知之、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