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22:11:12 来源: sp20250110
要坚持从儿童视角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全面构建儿童友好空间
下午4点半,笔者路过一所小学,双向四车道的马路,被翘首以待的家长和各式私家车塞满了。放学的一瞬间,孩子们走出校门,大人们立刻迎上去,空气中夹杂着叫喊应答声、车辆引擎声。半个小时左右,熙熙攘攘的人群才逐渐疏散开去。
不由得想起我的童年,许多快乐的记忆都发生在放学路上。无人接送,同学们有说有笑,大家走着玩着、相伴回家。谁家墙头的果子熟了,哪家商铺学具又上新了,每天虽重复着同一条路线,但总有新奇的故事发生,最终成为我作文里的“一件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一天”“我最喜欢的……”。
城市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面对现代街区和复杂交通,家长不敢再轻易放手。按照成人尺寸设计的公共设施,难免会对孩子使用造成困扰。城市高速运转的同时,孩子活动的独立性和安全性相对降低,需要成年人更多的陪伴和看护。
一座朝气蓬勃的城市,一定充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儿童友好城市逐步从概念、规划,成为行动、共识。越来越多城市加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队伍,越来越多公共空间因为适应儿童的需求而变得完善起来。
“1米高度”看城市,会发现同一个世界有着不同的“视界”。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就是要在“1米高度”的儿童视角中,推进城市、街道、社区多层级儿童友好空间体系建设,加大对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的适儿化改造,让儿童拥有更多跑起来、跳起来、玩起来的成长空间。
“1米高度”看未来,今天的少年儿童,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和生力军,儿童参与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城市发展来说,儿童总有大人想不到的“小点子”,能看到大人忽视的“小风景”,儿童的期盼和建议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灵感源泉。对儿童而言,参与家庭决策、社区治理或针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需要具备细致观察、主动适应、积极参与的能力,以及平等交流、清晰表达、倾听共情的能力。这些参与经历将有助于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为儿童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最好的城市理应倾听儿童的声音、成就儿童的梦想。完善城市规划建设,不妨增加儿童视角,全面构建儿童友好空间。这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希望,更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2日 13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