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1:53:20 来源: sp20241127
12月10日,海口秀英港集装箱码头,货轮在泊位上有序装卸,运输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苏弼坤摄(人民视觉)
12月7日,在国家(三亚)动植物检疫中心的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对送检样本成分进行检测。 本报记者 王俊岭摄
海口海关关员对肉类加工增值企业信息化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现场核查。
日前,海口海关关员在三亚国际免税城进行盘点核查。 海口海关供图
“截至2023年10月底,97项重点任务整体完成28项,正在推进69项;158项节点任务阶段性完成73项,按序时推进85项……”走进海口海关办公楼一层大厅,一块红色电子屏幕上信息不断滚动,实时播放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前海关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和详细列表。目前,海南正按照全岛封关运作的部署,以项目化清单化的方式推进各项任务。
海南自贸港建设最新进展如何?有哪些政策已经落地见效?还有哪些全新的海关监管设施和体制机制正在构建?近日,本报记者赴海口、文昌、三亚等多地进行了采访。
智慧监管,经贸往来更加自由便利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是什么?一句话概括,就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具体看,是在海南与境外之间设立一线口岸,在海南与中国关境内其他地区之间设立二线口岸,岛内作为海关监管特殊区域。特别是对货物贸易,海南自贸港将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
位于海口市的新海港内,一艘艘客滚船有序停靠,上层运客、下层运货,一派繁忙景象。新海港与17公里之外的秀英港,共同承担着琼州海峡出岛方向85%以上的运输量。作为“二线口岸”,新海港如何实现客运与货运的高效管理,关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质量。
“为尽力提升客货通关效率,海口海关坚持智慧监管、分类监管、风险管理、协同治理原则,探索打造‘一人一码’的无感通关、‘一企一账’的集约管理、‘一物一链’的全程监控、‘一呼一应’的智慧应答的‘四个一’智慧监管体系,配合地方政府加快‘二线口岸’基础设施、监管设施设备和信息化系统建设,依托智慧化监管、智能化手段和前推后移式理念,提升口岸查验精准度和通关便利性。”海口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处长何斌说。
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蔡泞检说,目前企业在琼州海峡有47艘自有船及2艘托管船。在旺季,公司主力船舶每天能跑6到8个航次,每艘主力船舶最多可以运200辆小汽车。“随着海关智慧化通关措施不断完善,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从水路往返琼州海峡的客货运输需求有望持续大幅增长。现在,我们正积极对客滚船进行优化改造,提高乘坐舒适度,稳步提升运力。”蔡泞检对本报记者说。
人员进出日益便利,离岛免税购物也持续升温。尽管并非节假日,但在三亚国际免税城“扫货”的消费者依然不少。据海口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该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407亿元,同比增长26.1%;免税购物人数623万人次,同比增长59.6%。
据三亚海关免税品监管科科长袁媛介绍,为进一步提升离岛旅客购物体验,海关总署等部门在此前“邮寄送达”和“返岛提取”等提货方式的基础上,自2023年4月1日起新增了“即购即提”和“担保即提”两种提货方式供消费者选择。其中,前者主要面向化妆品、香水、箱包、婴幼儿奶粉等15类常用的随身商品,后者主要针对单价超过5万元(含)的免税品。这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在海南购物的体验。
“2023年6月22日起,在对海关监管系统进行一系列集约化、智慧化改造后,我们科室开始承担全岛12家离岛免税店的免税品备案、入出库等系统审核业务。”袁媛说,集中审单改革实施后,单票免税品备案审核时间缩短为2至3分钟,入出库准单审核时间缩短为3至5分钟。
集成创新,企业享受优质营商环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不同阶段,分步骤实施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安排,最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享受到海南自贸港优质营商环境带来的利好。
夜幕降临,进出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大货车依然穿梭不停。在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干净明亮的现代化粮油加工生产线上机器轰鸣。厂房前厅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工厂生产状态、产值、销量等实时数据不断更新,数据上方还有一行醒目的标语:“战白天,抢雨天,向夜晚要时间”。
据介绍,该公司是抢抓海南自贸港发展机遇注册成立的综合型粮油加工企业。其主营业务是食用植物油、植物蛋白、磷脂等产品的生产、研发、加工,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遍布全球,年外贸进出口量约160万吨。“玉米、大豆、棕榈油等农产品原料,都可以在这里加工,相关订单已经排到了2024年5月份之后。今年以来,公司产值已突破43亿元。按照现在的生产势头,我们全年总产值突破47亿元不成问题!”指着电子屏幕上的数据,公司董事长张慧说。
进口料件加工增值超30%的货物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进口自用设备免关税和增值税、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在张慧眼里,得益于海南自贸港一系列开放政策,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洋浦海关的工作人员全力以赴推动政策落地、为企业服务让她尤为感动。“2022年底,洋浦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票多车便捷通关优化模式’出区过卡功能顺利上线。在这套系统全部到位之前,我们企业的产能就已经上来了。为了帮助我们尽快发展起来,洋浦海关积极组织人力采取人工核验、人工排单的方式,大家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帮企业查验进出区货物,确保企业第一时间享受到海南自贸港的政策红利。”她说,企业已经下决心将工厂的全部盈利继续投资在海南自贸港,择机扩大生产规模。
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启超说,目前,儋州洋浦国际健康食品港加工增值产业项目47个,总投资过百亿元。截至今年11月底,洋浦已有9家企业享受到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红利,内销货物累计货值39.9亿元,占全省的86.16%;减免税款3.3亿元,占全省的78.58%。“预计儋州洋浦加工增值产业企业产值2023年达到50亿元,2024年预计将达到100亿元,将实现连续3年产值翻番的跨越式增长。”王启超说。
安全高效,既“管得住”又“放得开”
既要积极推动自由化便利化制度落实,又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海南自贸港对外开放蹄疾步稳,对海关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午后的崖州湾,海风和煦,波光粼粼。在崖州湾科技城西北方向几公里处的海面上,一座形似月亮的人工岛正在加紧建设。在月亮岛的东侧,国家(三亚)动植物检疫中心大楼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记者走进电镜室,几名实验人员正在操作一台高科技显微镜。该显微镜以激光作为光源,对样本进行扫描,很快自动生成了彩色立体的三维图像,真菌菌丝结构“一览无余”。
“这款设备叫‘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2023年9月底刚刚安装到位的呢!这台先进设备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送检样本的情况,为海关关员判断相关货物是否可以安全入境提供技术支撑。”实验员卢小宏说,借助高通量自动化的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实验人员一次能同时处理96个样本。以前一个实验员一上午才能完成的操作,它半小时就能完成。“对我们来说,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就要‘该管的管得住、该放的放得开’,在每个环节都尽量节省时间,最终大幅提升企业通关效率。”
高标准建设隔检中心,不仅有利于提升通关效率,还可以利用海南自贸港独特的开放前沿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搜集各类物种资源,丰富农业科研素材。
石斛兰、燕窝果、文心兰……在海口海关热带植物隔离检疫中心文昌基地,一株株热带植物长势喜人,迸发着生命活力。“海南光热充足,是植物育种天然的‘大温室’和‘加速器’。我们结合口岸濒危物种查验业务需求,建成兰科植物检测鉴定资源圃,收集并保存国内外兰科植物原生种1361种、三角梅品种近400个,各类热带果树品种198个。这些将为中外农业经济合作提供重要支持。”海口海关热带植物隔离检疫中心农艺师谢添伟对本报记者说。
据海口海关关长高瑞峰介绍,2018至2022年,海南外贸连续5年保持正增长,年均增长23.4%。目前,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建立,“零关税”三张清单、加工增值免关税等早期政策落地发挥实效,口岸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外向型经济水平稳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目标任务,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平台、监管模式研究、封关压力测试、重大风险防控等,加快做好封关运作软硬件准备工作,打造与高水平开放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海关监管制度体系,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高瑞峰说。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