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23:38:20 来源: sp20241105
只需要一张正脸照片,20元就能让照片里的人动起来,50元就能让人开口说话,90元就能复刻原声……清明将至,“AI复活亲人”引发热议。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让亲人“复活”来寄托哀思。不过,因为涉及伦理和法律风险,争议的声音也不小。
现象
“AI复活”引发热议
近日,音乐人包小柏利用AI技术“复活”了因病去世的女儿,这温馨一幕感动了不少网友。前不久,家住辽宁抚顺的孙先生则使用AI换脸技术,将自己改造成已故父亲的模样,向91岁的奶奶报平安,令人无比动容。
“AI复活亲人”让天人永隔的亲人得以实现互动,本来是一件好事,却也产生过了界、变了味儿的现象。一些博主为博取流量,擅自用AI技术“复活”李玟、乔任梁等公众人物,吸引大批粉丝关注。歌手乔任梁的父亲就明确表示,对这种行为“感到不适”,并要求相关视频下架。
虽然“AI复活”深陷争议,但人们始终有这方面的情感需求。在抖音平台“AI复活”短视频的评论区,许多网友都表达出想要“复活”亲人的愿望。一位从小由爷爷带大的网友写下评论:“能帮帮我吗?我想爷爷了……”
商机
“复活”教程全网火爆
风波过后,“AI复活”的热度不降反增。记者发现,在淘宝、抖音等平台上,许多人开始做起了“AI复活”的相关生意。有的卖家宣称,只需要一张正脸照片,几十元就能让亲人“复活”,有的则“授人以渔”,化身创业导师开始卖课。
“AI复活”课程好学吗?记者采访得知,和事先想象中的不一样,网上售卖的“复活”教程最低只需要几元钱。在淘宝上,记者花了不到五元钱买了一份教程,很快卖家就发来了一个网盘链接。下载完毕后,课程包里是几条视频,包括项目介绍、前期准备、实操视频、变现方式等,每一步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根据教程里的介绍,“AI复活”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获取真人音频,通过训练AI使其掌握真人音色,训练完成后,只需要输入文字就可以生成一段真人音色的声音;第二步是生成视频,上传真人照片后,导入制作好的声音,就可以实现“复活”的效果。
根据介绍,这种方法不仅能让亲人“复活”,甚至能让达·芬奇名画中的“蒙娜丽莎”开口说话。卖家表示,目前“AI复活”全网火爆,可以轻轻松松日入千元。
技术
价格越高效果越好
“AI复活”能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记者注意到,电商平台上,大部分商家提供的“复活”服务价格从十几元到几千元不等。如果仅仅是让静态照片里的人物做出表情动作,比如眨眼睛、微笑、转头等,一般需要十几元或几十元不等。如果提供逝者生前的语音文件,让人物“开口说话”,口型也能对得上,根据效果和时长不同,费用大约在百元左右。不过,这些都是“二维”的数字人形象,人物的动作表情相对僵硬,也没有任何情绪。
如果要呈现出真人效果的视频,还要有生动的神态以及身体动作、原声效果,专业人士表示,这种“复活”至少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起步。在技术、资金都比较完备的情况下,实现“数字永生”也不是梦。
一位技术人员表示,生成式AI技术目前已比较成熟,有一些技术基础的研发人员下载相关软件就可以进行操作。而完全不懂技术的普通人,也可以在指导下完成“复活”作品。但这位技术人员也表示,目前的技术基本能够实现外观、声音的恢复,但因为每个人的行为习惯不同、细节不同,技术并不能实现完全复刻的效果。他认为,如果“AI复活”能够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这其实无可厚非。但要注意避免未经授权而“消费”逝者的行为。
延展
数字殡葬早已推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死亡已不再是禁忌话题。记者注意到,其实AI技术近年来也已进入到殡葬领域。去年,上海便出现“AI礼祭”服务,可为逝者制作一款“数字人”,并为之策划一场个性追思仪式。今年,浙江一家陵园也推出首家数智缅怀场所,提供个性化的追思服务。
数字技术在殡葬领域的应用,北京也有落地。去年,八宝山礼仪有限公司与北京九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太子峪陵园等5家市属公墓推出数字科技殡葬试点,并设立了“数字墓园”。所谓数字科技殡葬,是指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融合声光电等科技手段,集安葬、礼仪、祭扫为一体的新型安葬与纪念方式。数字科技殡葬每个墓位上都有一块电子屏,不但具有保留骨灰的功能,还能展现逝者的音容笑貌,使亲属得以慰藉。
谈到“AI复活”,数字墓园负责人王杉认为,“AI复活”包括“数字永生”,本身就适合在殡葬服务领域应用。他表示,殡葬服务的内容主体正在从“殡”和“葬”,向“祭”和“承”延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字技术可以保留逝者的音容笑貌,实现精神的永续,应用场景非常广阔。“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据了解,目前全市的数字墓园共安葬骨灰739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一新型的殡葬服务。一年来,数字墓园收到锦旗132面,来自12345热线的表扬87次,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一位市民在感谢信中表示,数字墓园实现了很多想象不到的祭扫功能,让父亲的影像得以再现,唤起了她的无限回忆。
目前,北京的数字墓园也引入了AI技术,可以实现“复活亲人”的效果。但因为涉及伦理等方面问题,这项服务尚未正式推出。“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对。‘复活亲人’是很私人的事,必须要经过逝者亲属的同意才行。”王杉表示,“AI复活”的争议主要是技术和伦理之间的冲突,新技术的应用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探讨
设定边界不能超越
如此看来,“AI复活”其实是把双刃剑。如何才能用好这项技术,让生者得到抚慰的同时,又不会“越界”呢?
华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晓表示,“AI复活”逝者的法律前提应当是不得对其近亲属造成精神痛苦。如果是依近亲属请求,通过AI技术加持,满足亲属寄托哀思需求,则无可厚非;但如果未经亲属准许,这种采取AI技术“复活”的做法将面临着侵犯逝者的肖像、名誉、隐私等人格权益的法律风险。
杨晓表示,如何在新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充分保障及尊重个体情感和人格尊严,是当今社会正面临的新伦理与道德困境。“我们呼吁,行业监管和相关法律体系以打补丁的方式早日细化和完善,让科技进步既能起到慰藉人心的作用,又不至于超越道德和法律的边界。”
聚力维度是一家专注于虚拟数字人技术研发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其商务总监刘雪飞表示,“AI复活”是让人心生温暖的技术,希望大家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能够善用这项技术,对于隐私保护以及个人数据的使用应当更加重视。
对于“AI复活”引发的争议,AI又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记者将“AI复活亲人技术的边界在哪里”输入会话框,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AI复活亲人技术的边界应当建立在尊重逝者、保护家属权益、遵守法律法规、认识技术局限、关注心理健康和社会文化差异的基础之上。通过这些边界的设定和遵守,可以确保技术的应用既合理又合情,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北京晚报记者 王琪鹏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