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网评论员:抓好耕地保护这个系统工程

发布时间:2024-12-15 18:34:21 来源: sp20241215

  “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中,总书记坚持系统观念,强调把耕地保护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明确了加强耕地保护的总体思路和关键举措,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加强耕地保护的规律性认识。

  关于总体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

  ——量质并重,“就是耕地保护既要保数量,也要提质量。永久基本农田必须实至名归,必须是稳产高产良田。耕地占补平衡,不能成为简单的数量平衡,必须实现质量平衡、产能平衡,决不能再搞‘狸猫换太子’的把戏”。

  ——严格执法,“就是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用‘长牙齿’措施保护耕地。分级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整合监管执法力量,形成合力”。

  ——系统推进,“就是要把耕地保护放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中来考量,落实好主体功能区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永续利用,“就是要处理好近期与长期的关系,不但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把祖祖辈辈耕种的耕地保护好提升好,为后代留下更多发展空间”。

  关于关键举措。围绕“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习近平总书记部署了五项“关键实招”。

  ——压实耕地保护责任。耕地保护必须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实行党政同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已经明确了各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并落地落图。省级党委和政府得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突破。有关部门要严格考核问责,不能含糊。”

  ——全力提升耕地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必须坚定不移抓下去。总书记提出三项要求:一是尽快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内容和投入标准,真正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二是加快耕地质量保护立法,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酸化等退化耕地治理,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三是中央和地方财政要为提升耕地质量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加强监管,确保把钱用到耕地上。

  ——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耕地占补平衡是国家严守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占补平衡中耕地数量和质量补充不到位,根子是制度漏洞。”总书记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将非农建设、农业结构调整、造林种树等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二是坚持“以补定占”,把上年净增加的耕地数量作为下年度批准占用耕地的前提,不能占1亩良田补1亩劣地、占1亩整田补1亩散地;三是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强化刚性约束,完善后续管护、再评价等机制。

  ——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特别是粮食种植比较收益偏低。”总书记从制度上提出解决之道:一是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现代化集约化农业发展,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粮食种植的比较收益,调动农民保护耕地和种粮积极性;二是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地方政府抓耕地保护、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形成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耕地保护合力。

  撂荒地治理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摸清底数,分类推进撂荒地利用。对于无人耕种的,要通过土地托管、代种代耕等措施,保证地有人种。对于地不好种的,要通过水利设施建设、地块归并整理、地力培肥等措施,改善耕作条件,尽快恢复生产。对于确不宜耕种的,可以根据条件,宜粮则粮、宜经济作物则经济作物,增加多样化食物供给。

  ——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农业生产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转变。通过一定形式的技术改造和设施建设,很多原来不能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也可以用于农业生产,这就可以突破我国传统耕地稀缺的自然条件限制。”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加强科技研发和生产投资,探索有效发展模式,把“藏粮于地”同“藏粮于技”结合起来,利用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

  加强耕地保护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但不能急于求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耕地要严格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但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来回“拉抽屉”。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保护农民利益,加强宣传解读,适当留出过渡期,循序渐进推动。

  (来源:求是网)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