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14:52:20 来源: sp20241116
中新网 7月2日电(黄茂晓)又是一年荷月。与往常有所不同的是,按照公历算法,2024年7月2日正值叶嘉莹先生百年华诞。“中华诗词的女儿”叶嘉莹迄今为止已走过人生的一百个春秋。
值此特殊时间节点,我们日前特别采访南开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曾任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的陈洪教授,探寻他眼中的叶嘉莹先生。
“文科老师中可能是捐赠最多的一个”
叶嘉莹回国教书大约经历了两个阶段,从1978年得到批准回国教书到1996年里,她像一只候鸟奔波于中加两地,十几个小时的经济舱来回就是18年。自1996年南开大学安排为她招收研究生后,叶先生逐渐在国内安定下来。其后一年叶嘉莹开始了对南开大学的捐赠,这也成为她逐渐融入南开的一个标志。
捐赠分为两个阶段:“刚开始是把她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设立(叶氏驼庵)奖学金,其特别之处,是它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对诗词文化的热心和程度……”陈洪回忆道,“再往后,叶先生又主动提出要捐赠,她家里在北京的四合院拆迁后,折算成人民币总共有两三千万,(捐钱)其实主要是捐的这笔钱。”
自回国以来,叶先生给南开大学捐资三千余万,无任何附加条件,全部用于投入学科建设与诗词文化的传扬中。这在中国教师,尤其是文史哲的教师里独一无二的。“这很了不起。”陈洪顿了一下,又重复道:“真的了不起。”
记忆中的叶嘉莹自奉甚俭,经济并不宽裕。陈洪说,“我亲眼看到过她在水果摊买橘子,大橘子5块钱一斤,小橘子3块钱一斤,她看了半天买了两斤小橘子走了。“但她把能捐的钱全给捐出来了。无论对于南开大学,还是对于中华诗教,她奉献了她的爱与期待。
2008年,叶嘉莹先生、陈洪先生(左二)与学生们。来源:受访者提供“公众影响力,罕有其匹”
在 “候鸟”般往返于中加时,南开大学为叶先生准备了专家楼的一套公寓,供她回国授课时居住。“后来学校又给了她永久居住的房子,就在南开大学西南村。”陈洪回忆道,再后来,“迦陵学社”捐建于南开大学马蹄湖畔。多年来,海内外叶先生的“粉丝”颇多。如香港的实业家蔡章阁、蔡宏豪父子,先后捐资二、三百万支持叶先生的工作。澳门沈秉和先生也是多次慷慨解囊。2015年前后,他又与旅美刘和人女士联手捐赠200万,倡议修建“迦陵学舍”。
陈洪先生即是当时负责选址者之一,他和时任校长多次考察讨论后,将“迦陵学舍”的地点选在陈省身故居“宁园”旁。由此,文理两位大家在南开园里相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开办学的特色。
“后来,北大的湛如教授带领弟子为学舍安排购置了所有家俱、家电。再后来,恭王府又捐了四棵海棠,就这样,有了现在如此精美、雅致的迦陵学舍。”陈洪笑着说。迦陵学舍面积约为550平方米,集教学、科研、藏书于一体, “在全国文科教师中,有这样生活、工作条件的,仅此而已。”
“做到这种程度的,全中国恐怕仅此一人”
叶嘉莹是学者,更是一个拥有八十余年教龄的老师。她的学生除了常规的硕、博研究生外,上到政府部长,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她当时已经开始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了,但为了倡导中华诗教,她甚至能到幼儿园去给小孩子讲诗,到天津南开中学、耀华中学都去讲。”陈洪强调道,“但她讲课从不计报酬,什么也不要。有这样一种精神、做到这样的程度,学人中,可能也只有叶先生了。”
“她强调自己的教师身份。”陈洪认为,叶嘉莹做教师、传扬中华诗教“有一种使命感”。在回国定居以后的三十余年里,她去到全国各地高校开了数百场讲座,从来都是站着授课。疫情期间,九十五岁高龄的叶嘉莹在家里给诗词爱好者们讲学,从十点讲到十二点多还没停下。陈洪去提醒叶嘉莹时,她正讲到兴处,不愿意被打断。
陈洪把叶先生奉为南开的宝贝。“什么叫宝贝呢?就是你在世界范围内,你拿出去和谁对话都不逊色。”叶嘉莹先生被尊称为“中国最后一个穿裙子的士”,她在战乱中长大,在奔波中度过了一生,与诗词携手相伴走到了人生的第一百个年头。七月的荷花在南开大学马蹄湖里正卓然盛放,“我的莲花总会凋落,可是我要把莲子留下来。”百岁叶嘉莹,继续把中华文化的“莲子”一颗一颗播送到远方。(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