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4:49:52 来源: sp20250111
中新社 河南许昌2月1日电 题:百年社火村:制造年味 留住乡愁
作者 王宇
春节将至,在河南许昌建安区霍庄村,一辆辆满载社火道具的卡车从这里出发,驶向四面八方。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传统佳节的民俗活动,表演形式多样,在多地流行。用于社火表演的道具制作,在霍庄村已经传承140余年。
目前,霍庄村的社火道具包括舞龙、舞狮、舞扇、旱船、高跷、戏服等30大类200多个品种,占中国长江以北70%以上的市场份额,还销往英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1月5日,河南许昌建安区霍庄村,村民正在制作舞龙道具。王宇 摄53岁的村民陈俊甫从小就跟随父辈学习制作舞龙,他告诉 中新社 记者:“我家每天能制作出十条舞龙,以前如果能卖到国外一条就觉得很了不起,现在已不算啥了,早成了家常便饭。”
一条完整的舞龙通常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长度在5米至20米之间。龙头是整条龙的重点,需要刻画得形象逼真、色彩鲜艳;龙身则需要保持一定柔软度,以便于舞动;龙尾则是整条龙的平衡点,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度。
“以前龙头都是用纸壳子制作,不但工艺复杂还特别重,现在换成玻璃纤维材质,轻巧了许多。”陈俊甫称,电子灯光和传感器等现代科技元素已被引入制作工艺,使道具在舞动时可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
随着霍庄村社火产业的发展,不少年轻人开始通过电商平台、文创产品扩大当地社火道具制作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这个有着535户、2392人口的村庄,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淘宝村”,有“年味制造村”之誉。
“00后”村民霍云龙,大学毕业后回村创业。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坐在家中为舞狮头粘眼睫毛,“我没专门学过做狮子的手艺,从小看爷爷做,看都看会了。”
舞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演形式,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差异。北狮威武雄壮,通常会成对出现,南狮精致细腻,眼睛、嘴巴、耳朵都可以活动。
霍云龙刚接到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订单,“听说马来西亚的舞狮在世界上非常有名,这可能与他们的制作技艺有关,不同地区可以互相学习,共同丰富这一传统文化”。
1月5日,河南许昌建安区霍庄村,村民霍云龙正在制作舞狮道具。王宇 摄30岁的霍帅兵从事戏服制作已8年。在他家的生产车间,工人们忙忙碌碌,注胶、定型、接底、上帮、修整,一整套流程下来,一双双崭新的戏靴制作完毕。
近年来不断升温的汉服热,让霍帅兵看到了新商机,两年前他开始涉足汉服生产。“汉服无论款式如何变化,一些关键特征始终贯穿其中。”霍帅兵说,目前他生产的汉服主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海内外。
在霍帅兵的父亲霍军政看来,年轻一代的加入,为霍庄村社火产业带来新思路,也让霍庄村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焕发出新活力。
许昌学院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海钦认为,社火产品火爆的背后,其实是社火文化的回归,说明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正在增强。
“霍庄村制作的是年味,留住的是乡愁。社火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活动,已成为人们找寻童年记忆,抚慰乡愁的‘落脚点’,这种情感因素很难磨灭。”杨海钦如是说。(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