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 春日忙(美丽中国·春天来了②)

发布时间:2024-12-24 02:12:49 来源: sp20241224

  武汉植物园郁金香花展。

  小朋友在武汉植物园沉浸式科普体验馆内开展植物探究游戏。

  武汉植物园花境。

  陕西羽叶报春。   以上图片均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提供

  核心阅读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收集保育了超过1.3万种植物,仅春天常见的开花植物就有近千种。近日,园艺工作者做好植物移栽和保育工作,科研工作者抢抓育种关键期,科普工作者带领小朋友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忙出一片美丽春光。

  

  春雨如酥,细细密密地落在伞面;漫步街头,听见天南海北的口音;入夜,绵延上百公里的滨江绿道依旧游人如织,近处的江汉关、远处的黄鹤楼,都成了灯光秀的幕墙——湖北武汉的春天,真美。

  春天的武汉是什么样子?是清晨的阳光,透过层叠的水杉叶洒在东湖边;是昨天只有指节大小的绿芽,不久便占满枝头;是种子破土而出,花事次第而至……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了解园艺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怎样在各自的领域为春光增色。

  以崭新的园区面貌迎接市民和游客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收集保育了超过1.3万种植物,仅春天常见的开花植物就有近千种。

  园区的“花境大道”位于全园中轴线上,是集花卉观赏和物种保育为一体的园林景观。走近瞧瞧,路边一种花瓣纤薄的粉紫色小花正铆着劲儿成簇开放。

  “这花看起来虽不大起眼,却是一度‘消失’上百年的珍稀濒危植物——陕西羽叶报春。”武汉植物园园艺保育中心主任刘艳玲说,报春花堪称“春的使者”,开花时间比迎春花还早,花期达2个多月。

  刘艳玲介绍,羽叶类报春花属中国特有植物,因有羽状复叶而得名。1904年,植物学家在我国秦岭南部首次发现陕西羽叶报春。此后百余年,这种花被植物界认为可能或已经灭绝。直到2006年,一名植物爱好者在靠近陕西的湖北十堰地区发现了3株陕西羽叶报春。

  “后来,我们反复尝试对其进行人工栽培保育,近两年才开始大规模移栽到户外。”园林营造师龚雪琴说,今年春天,营造师们不仅在“花境大道”上移栽羽叶报春等我国特有植物,还计划营建“国风花境”——从《诗经》《楚辞》中选取植物,如兰草、白芷、杜若等,进行景观再现,为花境增添中国古典文化内涵。

  武汉植物园是国内最早从事水生植物保育、研究与应用的科研院所之一。

  中华水韭、马达加斯加巨水芋、埃及莎草、热带睡莲……在一栋透明玻璃房里,记者见到了不少在水池中展示的植物。2023年底,园区投资550万元建成了这座水生植物温室,主要用于收集保存来自世界各地的水生植物,供人们参观。

  水池边,工人正拿着网兜打捞水绵。“看,水绵是一种绿色丝状藻类,繁殖很快,容易遮挡光照,影响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园艺保育中心高级实验师潘俊峰说,温室里培育的水生植物大多有些“娇贵”,要定期换水,保证水质清澈。

  行走在植物园,时常能见到园林工人们爬上高梯,修剪树枝;园丁们则挥舞锄头和捞网,松土施肥、清理浮叶。

  抢抓育种关键期,不辜负每一刻春光

  手拿毛笔,从罐子里蘸取烘干的花粉,轻轻沾到桃花柱头上,再小心翼翼地给花朵套一个皮纸袋……清晨,武汉植物园果树分子育种研究组研究员韩月彭带着学生来到桃树种质资源圃,开展杂交品种选育实验。

  春天是许多分子植物育种科研工作者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

  “我们要抢抓育种关键期,不辜负每一刻春光。”韩月彭说,他主要研究的桃树是一种耐寒树种,大约需要600小时以上的低温时间才能顺利开花,因此桃树通常在我国北方地区生长情况较好,而南方地区气温偏高,一直被认为不利于桃树生长。

  “但实际上,南方多丘陵山区,适宜大面积种植果树。”韩月彭说,目前他和团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分子育种培育对低温不敏感的桃品种,在南方地区推广。

  从事分子育种研究20多年,韩月彭将自己的工作比作“侦探”——从自然基因图谱中寻找蛛丝马迹。

  “比如,科学家们已知,蟠桃的扁平果形受位于第六号染色体上某个位点的单基因控制,但其遗传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我们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在这个位点下游有一个片段DNA的位置出现颠倒,这是形成蟠桃扁平果形的遗传基础。”韩月彭说,通过分析物种基因组携带的信息,科学家们可以追溯现有物种是怎么来的、明确某个性状是由什么基因控制的,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品种。

  果树新种的培育,殊为不易。春天完成杂交,秋天结果,年底播种;种子种下,第三年才挂果,后续还要反复验证。

  一粒种子背后是一整个等待探索的宇宙——对于草坪草与牧草分子育种研究组副研究员曹丽雯而言,同样如此。

  亮着小灯的大棚里,曹丽雯一边整理实验所需的禾草种质资源,一边告诉记者,她计划和团队一起从武汉出发赶往山东东营,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造和生态草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目前我们通过分子育种等手段,已筛选鉴定了一批耐盐性强的草类基因。新培育出的耐盐草坪草可用来做生态绿化,耐盐牧草可用于畜牧养殖,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提升经济效益。”曹丽雯说,春天正是草坪草和牧草播种的关键时期,她要全程指导当地工人进行栽培管理,确保良种配良法。

  让更多小朋友认识大自然、爱上大自然

  换上鞋套,穿过如同工业流水线的“运输带”,体验蓝藻造氧的过程;走进“种子迷宫”感官装置,和植物种子亲密接触;模拟蜜蜂为植物传粉的场景……今年春天,武汉植物园引进社会企业,以植物发展史为脉络打造的沉浸式科普体验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其中,室内科普馆以互动体验装置为主,室外则以植物园原有生态环境为背景打造科普空间:自然缠绕的攀援植物,稻草屋顶、原木、沙池……一系列就地取材的游玩场景,为家长和小朋友提供了有自然元素的游乐基地。

  “市中心能有这样一个活动场所,让孩子享受在自然界跑、跳、钻、爬的乐趣,挺不错。”武汉市民陈先生带着6岁的儿子前来体验,忍不住点赞,“场馆设计考虑到了小朋友的体验感,还有老师带着讲解,内容很丰富。”

  陈先生所说的“老师”名叫李丁玉,是名00后科普辅导员。李丁玉告诉记者,她大学学习环境工程专业,在武汉植物园担任实习科研助理,对植物园深有感情。毕业后,得知这里正在招聘全职科普辅导员,她立刻报了名。

  科普辅导员是干什么的?最开始,李丁玉也一头雾水。“游玩的时候,孩子们会提出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把我‘考倒’了好几次。”李丁玉说,这让她明白,科普不是小儿科,而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把基本科学知识表达清楚,让小朋友也能理解,是做科普的必备能力。“我们要通过互动游戏、讲解知识的方式让更多小朋友认识大自然、爱上大自然。”李丁玉说。

  科普产品面向公众、服务公众。科普体验馆运营总经理吴计瑜介绍,根据儿童成长发展特征,运营方在室外种植了近500种植物,例如加强儿童图形认知能力的象形植物、提供嗅觉和味觉认识训练的香料植物等。“春天到了,我们还以绿藻为灵感设计了原创植物IP形象,并推出了亲子背包、植物盒子等系列文创产品,受到家长和小朋友青睐。”吴计瑜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3日 13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