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之声

发布时间:2024-11-27 13:44:21 来源: sp20241127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如何更好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记者采访了几位全国人大代表。

  ——编  者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钟承林:

  加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力度

  发现和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责所在。工作中,一方面要通过督察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要举一反三、全面排查,防止同类问题重复发生。日常监管中,可以通过几方面措施来推动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

  全面强化常态化暗查暗访。大力改进发现问题的方式,健全省、市、县三级常态化暗查暗访工作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大交叉执法力度,防止地方保护、跑风漏气,做到真发现、真整改。

  拓宽问题信息的来源渠道。通过有奖举报等方式,鼓励公众帮助发现问题。实践中,还要利用各类举报热线以及网络问政平台,从网络上获取问题线索和信息。

  建立健全责任机制。通过部门间定期会商移交问题线索,在发现问题后,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严格依法处置,对违纪和失职失责的,严肃查处。同时,将问题排查情况纳入生态环保党政同责考评,对主动上报问题且积极推进整改以及问题整改有成效的地方,实行差异化监管。

  发现问题是要推动解决问题。在推动问题解决方面,应强化过程管控,坚持紧盯问题督办,定期通报调度,专函督办,现场督导。此外,要注重形成监督合力,建立行政监督与纪律监督的贯通机制,严肃查处生态环境损害以及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的行为。还要多借助科技手段的精准性来提高处理问题的及时性。

  (本报记者  王永战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委副书记、市长林旭阳:

  推进制度建设  开展全民行动

  莆田近年来利用好木兰溪流域这一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统筹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以高品质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携手持续发力。

  坚持建章立制、真抓严管,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莆田相继颁行了7部生态领域地方性法规,用高质量立法筑牢生态文明治理之基。强化数字化监管,推动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建设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的自然生态监测网络,做到一网统管、全程可溯、随时调度。强化一体化执法,建立完善监管执法体系,全面提升各环境要素协作响应的整体性、协同性。

  坚持全民行动、共建共享,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群众自觉行动。进一步深化实化,推动河湖长制有为、有效,在全社会形成亲水爱水惜水护水的良好氛围。加快推动绿色出行,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构建水上巴士生态接驳闭环,持续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等创建行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本报记者  刘晓宇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山东电力聊城供电公司数字化与通信工作部信息运检班班长冯涛:

  数字化智能化助推绿色发展

  近年来,数字技术与传统能源技术深度交叉融合,正在孕育影响深远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同时也助力相关产业更好实现绿色发展。以电力系统为例,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电力行业任务重、责任大,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智慧能源技术,发展好新型电力系统。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就是能源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依托数字化手段聚合各类可调节负荷、储能资源,实现灵活接入、精准控制,大幅提高电网灵活性和系统稳定性,提高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能耗得以降低,资源得以更充分利用,电力实现绿色转型。

  为此,需要进一步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电网安全生产、企业智慧经营、能源生态发展,全面提升电网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能力,从而构建数字化新型电力系统。通过智慧升级,可实现“源网荷储”协调,促进多能互补和多元互动,服务好绿色转型。

  (本报记者  金  歆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

  做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能源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做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这篇大文章。要加快推进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为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进一步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以科技创新推进能源变革。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壮大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汇聚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光储等行业“新质生产力”。

  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建立产业新生态。进一步发挥领军企业作用,以产业链为纽带激发创新生态活力。统筹规划,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加大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的发展,推动光伏在多场景的运用,共建光伏产业新生态。

  面向未来,需要构建高质量的光伏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着力推进全球化的产业链发展,进一步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中,全力与利益相关方加强合作。在绿色能源等领域展开国际合作。

  (本报记者  刘  毅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30日 17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