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23:25:41 来源: sp20241125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准确把握基层新变化新趋势,总结基层治理鲜活经验,围绕基层治理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抓好基层治理这项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精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
发扬重视基层的优良传统。“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在革命根据地就重视乡、村一级基层政权建设,从而能够充分发动群众力量,汇聚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为革命胜利创造条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通过“单位制”“街居制”等制度,建立起触达基层的社会治理机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起稳定的社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关系日益多样、社会利益更加多元,社会矛盾纠纷也逐渐增多且日趋复杂。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的重要“源头”,也是疏导社会矛盾的重要“出口”,基层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在社会治理中更显重要。回顾党的百余年奋斗史,重视基层、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贯穿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新时代,要发扬重视基层的优良传统,推动基层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持续巩固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基层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夯实基层基础的应有之义。群众不仅是基层治理的服务对象,也是主体性力量。要尊重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基层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不断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有行使民主权利的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政策导向与群众需求、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有机结合。
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夯实基层基础,关键是要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一要强化党的领导。基层治理注重合作,要求相关主体都承担起促进基层善治的责任。这就必须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从而有效汇聚基层治理合力,避免基层治理碎片化。二要加强源头治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提升基层治理韧性。三要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在基层广泛凝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共识,增强基层治理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构建有利于参与的制度环境,使人人愿意尽责,不断激发基层治理共同体的生机活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2日 09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