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 解码文创 看中华文脉源远流长——“五星出东方”叩开时光之门系列综述之三

发布时间:2025-01-11 03:39:09 来源: sp20250111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

  珍贵的多种语言文字简牍文书、美轮美奂的雕塑壁画、精致的丝绸毛纺织品、独特的彩陶艺术……近年来,“博物馆游”成热潮,2023年全疆各级各类博物馆共接待观众1083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观展热度不减的同时,大众对博物馆的兴趣也延伸至文创周边:从卖到脱销的虎纹金牌文创雪糕,到大热的“小智小慧”,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跨界擦出文创火花,凭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圈粉”无数年轻人。

  依托文化底蕴 文物更“亲近”

  “这款冰箱贴采用珐琅工艺、哑金材质,双龙腾跃在新疆博物馆上空,与吊坠金铃铛戏……”在新疆博物馆文创区,一款名为“金鳞开运”的系列文创产品受到游客追捧,新疆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关懿介绍,该系列文创以新疆、湖南、云南、安徽、辽宁五地博物馆馆藏的各类汉代龙纹金带扣为原型设计创作,“五馆携手,以同类文物共同创意设计方式,打造了一个文创爆款。”

  现藏于新疆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汉代“八龙纹金带扣”,图案设计精巧别致,1975年出土于焉耆回族自治县博格达沁古城黑圪垯遗址。研究人员认为,这件金带扣应该是汉朝皇帝对西域焉耆王的赏赐,“它与湖南出土的螭龙纹金带扣、云南的龙虎纹金带扣、辽宁的龙纹金带扣、安徽的累丝镶宝八龙纹金带扣等文物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汉代中央政权通过封赏有效治理全国各地的体现和实证。”关懿说,所以“远隔千山,万里同风”是“金鳞开运”系列最大的亮点。

  作为国家文物局首批全国92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之一,新疆博物馆积极应用网络科技手段、拓展新媒体平台,通过藏品数字化、网络直播、线上展览等方式,使展柜里的国宝“开口说话”,库房里的文物“活”了起来。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推出“趣浪还潮”系列文创,以出土于该地区的马首龙身鹰翅纹灰陶范、汉归义羌长印、彩绘有翼童子舍利盒等文物为原型设计;设计师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织锦中提取出共命鸟形象,将其巧妙地运用在筷子上,表达成双成对的寓意,成为多年来的明星产品……文物以更加亲切、生动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一件件精美的文创产品中,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从历史深处走来,展现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记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历史,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

  深挖文化内涵 不断推陈出新

  漫步在吐鲁番博物馆一楼文创基地,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目光。其中,以高昌故城为主题开发的“高昌智慧”系列文创最为抢眼——两个憨态可掬的卡通高昌王、高昌王妃人形玩偶正为自家“站台”,高昌王笔记本、印章、手绘本、手机壳、明信片等旅游纪念品一应俱全。

  该文创产品设计方、新疆末胡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路兵剑介绍,高昌智慧形象取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第20窟壁画供养人像,是回鹘高昌贵族供养壁画。设计团队给男性起名叫“小智”,女性起名叫“小慧”。“新疆地理环境独特、文化资源丰富,只要我们用心去研发,一定能开发出更多讲好中国新疆故事的文创产品。”路兵剑说,该公司共开发多个系列400余件产品。

  博物馆文创应如何拓宽思路?“文创产品开发不仅要了解文物本身的内涵,阐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同时还要增加实用功能,只有符合时代需求、有特色,才能有效传播文物的文化价值。”吐鲁番博物馆副馆长邓永红说。

  在今年举办的第五届“和田礼物”文创设计大赛中,设计师万芳的作品《和田》立体书斩获文博文创类金奖,这套作品封面以艾德莱斯绸为底,手工刺绣标题,同时加入光电互动,给读者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做文创不能只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每一次设计前,我都会收集和梳理文物历史资料,从历史文化这片土壤中生发的创意,才能真正具有厚重内涵,经得起检验。”万芳说。

  在上海举办的2024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上,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为创意元素设计的30多款文创产品圈粉无数。该系列作品的创作者、乌鲁木齐丝路霓裳服饰文化有限公司品牌创始人孙秀琴说,该系列文创之所以出圈,是因为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瞬间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以浪漫之“情”升华家国之“志”,产生情感共鸣。

  《自治区“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提出,鼓励各级博物馆、各类文化企业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开发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能够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

  近年来,新疆各地博物馆不断加强对文物的研究阐释,推陈出新。新疆博物馆推出日用品、文具、文物版乡村特产、食品等文创产品共计800余种;刚刚完成升级改造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博院(博物馆)文创展区则推出50余种共1000余件文创产品。此外,我区这两年打造的“文物+演绎+文创创新博物馆资源活化利用”获评2023年度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越来越多的设计者深入挖掘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加强文物活化利用,从中汲取滋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让文物“活”起来 让历史涵养人心

  额间饰花钿,黛眉朱唇粉面,身着唐代服饰的女孩袅袅娉婷、摇曳生姿,令人恍然间产生时空穿越之感……新疆博物馆文创展区里,时常举办主题秀、教育展示等各类文创活动,很多参观者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国宝文创的魅力。

  21岁的和田姑娘阿孜古丽·吾甫尔梦想是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对历史文化兴趣浓厚的她,今年国庆假期将旅游目的地定在了新疆博物馆,“在展厅,我看到了很多民族的传统服饰,聆听讲解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这些历史文物书写了各民族文化交融交汇的历史,在新疆这片热土上,能感受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渊源。”她说,自己特意购买了“绮梦疆湖”系列文创,打算送给身边的朋友,透过它们,仿佛能看到盛唐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世繁景。

  承载着新疆历史文化印记的博物馆文创影响、汇集、感染着各族观众。来自河南的青年箜篌演奏家鲁璐认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中俯拾皆是。一件以木竖箜篌为原型的钥匙扣成为她随身携带的物品,“这是我在且末县博物馆购买的,那里存放着两件2700年前的木竖箜篌。2000多年前,箜篌沿着丝绸之路发展盛行,当千年前的箜篌残品就真实地出现在面前时,我激动得眼泪直打转。”鲁璐认为,博物馆是中华各民族千百年来交流融合的缩影,每一件乐器、每一条题记,都是中华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交流融合、相互学习的印记。

  若羌县楼兰文创展台前,一枚长城博物馆纪念章成为不少游客的伴手礼,“来到新疆之前,我不知道万里长城原来一直延续到最西端,参观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时,讲解员说当时的戍边将士大都来自中原,有的军士已经年过半百却因为兵力不足,无法换防回乡,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保持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坚韧信念,让我触动良深。”来自甘肃的游客武凌说。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国家记忆的重要代表,它见证了历史沧桑和时代巨变,守卫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和平发展,保护中华文明传承不息、世代赓续。”若羌楼兰手工作坊负责人孙虎说,希望通过这些文创产品,让更多人领略其背后的家国天下。

  注入博物馆元素的文创产品,无声描述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历史,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以新的面貌大放异彩,在润物无声中直抵人心、浸润人心。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