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协调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

发布时间:2025-01-10 17:47:43 来源: sp20250110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加长远、系统的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全国各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结构逐步优化,城乡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不断开辟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广阔新空间。

今天的中国大地,一幅覆盖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恢宏画卷正徐徐展开。

区域重大战略向纵深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动力源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已超过40%,成为发展强大引擎。

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2023年,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为53.9万亿元,十年间年均增速达到7%,占全国比重比2013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城乡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如今,超过1.5亿的农村人口进城。202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6.2%,比2013年提升12.5个百分点。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然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观大势、谋长远、布全局,提出新发展理念,把协调发展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他强调,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只有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思考谋划,以协调理念破解发展不平衡难题。在京津冀,他强调,要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形成新增长极。在粤港澳大湾区,他强调,要把香港和澳门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在长三角,他强调,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从三江源到崇明岛,总书记的调研足迹遍布长江流域,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开出“药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遍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他指出,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习近平总书记17次召开区域发展座谈会,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到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为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走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指明方向。

协调是发展问题,本质也是改革问题。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通过改革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通过改革打破地区分割,实现要素和商品自由充分流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始终贯穿在推进协调发展的全过程: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成立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从战略、全局上统一谋划区域重大战略;加快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硬联通”,打破行政“壁垒”,推进规则制度“软联通”,不断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三地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支持北京副中心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推出18项改革措施。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雄安这座千年之城、未来之城正在拔地而起。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布局26个重点创新平台,促进大湾区科技创新高水平协同发展,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正在加速形成。

十年间,我国已搭建起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四梁八柱”。如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四大板块发展更加平衡,区域经济布局不断优化。

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个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如今,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基本取消,居住证发放超过1.4亿张,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19个城市群加快建设,已承载全国75%以上的人口,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十年前的2.81下降到现在的2.39,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

奋进正当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必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