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6:15:05 来源: sp20241224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游客在体验互动装置。 施 觉摄
热闹的景德镇陶溪川陶瓷集市。 景德镇市委宣传部供图
游客漫步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姑苏区委宣传部供图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从苏州对古城进行整体性保护,到景德镇以八方来匠传承创新制瓷技艺,再到西安紧跟市场脉动创新博物馆展陈……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中,文化软实力锤炼出文旅硬功夫,焕发出更持久的魅力。
随着人们的旅游需求从观光游览转向更深度的旅居体验,历史文化游持续升温。文化遗产凝结了岁月印迹与深厚内涵,独一无二。但它与旅游的融合,却并非能一蹴而就的易事。如何让文化遗产散发持久魅力,如何将文化软实力锤炼成发展旅游的硬功夫,是许多历史文化古城面临的问题。记者走进江苏省苏州市、江西省景德镇市、陕西省西安市,看一个古街区、一项老手艺、一场历史展陈怎样吸引游客奔赴一座城。
苏州——
让完整“苏式生活”照进现实
暑假的周末,位于苏州姑苏区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熙来攘往。大儒巷38号,一座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老宅里,在非遗传承人的讲解下,许多游客正在制作桃花坞木版年画。
石板小路,小桥流水,这里基本延续了南宋《平江图》中的整体布局。漫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评弹声声婉转雅致,苏绣精美匠心独具。世界文化遗产耦园连同20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同构成一座“没有围墙的江南文化博物馆”。游客来到这里,看到的不是零散的古迹、片段的遗存,而是可以体验“食四时之鲜、居园林之秀、听昆曲之雅、用苏工之美”的完整“苏式生活”。
这里也是苏州古城保护的缩影。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完整保存了古城的格局肌理和生活风貌,而这,正是古城苏州保持持久吸引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实现整体性保护并不容易。
这离不开以《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代表的地方性法规带来的刚性约束。姑苏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顾东怀介绍,从2014年开始,苏州总结古城保护的经验,于2018年颁布实施《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对古城保护的对象、范围、具体做法等予以明确。
实际上,自1993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后,苏州先后制定了保护古建筑、园林、古树、昆曲、大运河文化等10多部地方性法规,形成了古城、古镇、古村3部专项立法,体现出对古城进行整体性保护的思路。
“保护是活化利用的前提。在平江路,老房子怎么修、能开什么店、店怎么装修,都有规范的要求,要经过严格的论证。”苏州城市规划学者阮湧三介绍。
以大儒巷38号为例,这座老宅始建于元代,清代进行了重建,2005年进行了保护性修缮。2022年老宅再次进行了全面的保养性维护,修缮尽量按照原有形制、使用原有工艺。在进行了“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的修缮之后,才有了如今这座古色古香、人来人往的老宅。
据了解,在苏州古城所在的姑苏区,经过修缮保护具备活化利用条件的古建老宅近300处,已活化利用96处。2024年上半年,姑苏区已接待游客3058万人次。
景德镇——
让老手艺吸引有创意的年轻人
今年34岁的李杰,从重庆交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就来到景德镇。他融入敦煌壁画九色鹿元素的瓷器设计,已经成为很受欢迎的作品。“受欢迎是因为有创意,我把传统经典元素和当下审美情趣结合起来设计青花瓷,比较新颖。”李杰说。
在景德镇,像李杰这样的年轻巧匠有6万余名。他们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以迸发的创意,给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和产业带来新想法和新技法,使陶瓷文化保护传承与文旅产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
八方来匠中,有人创新艺术设计,有人打造新颖场景。
在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柴窑徐家窑复建以来第六次复烧。烧窑师傅一声令下,腾腾窑火燃起。热闹壮观的场面,吸引了众多前来学习的年轻手艺人和游客。
在景德镇陶溪川陶瓷集市,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创意陶瓷摆满了一排排摊位。“各具特色的创意陶瓷集市,吸引海内外游客‘上镇赶集’。”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局长盛璟晶介绍。
游客不仅想看、想逛,还想动手体验。来自江苏的年轻手艺人杨能吉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市场需求,在景德镇开办了艺术工作室,面向想学习、体验制瓷技艺的人们,提供陶瓷成型、绘画、装饰、烧制等课程。
“来到景德镇的年轻陶瓷从业者们,在传承老手艺的过程中,一边更新设计理念、烧制工艺,一边营造传播陶瓷文化的新场景,让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在传承中‘活’起来、‘潮’起来,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兰涛说。
西安——
让历史展陈紧跟市场脉动
怎样让更多人爱上博物馆?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以下简称“秦汉馆”)在设计展陈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进行深入调研后,我们发现,观众参观博物馆不再满足于拍照打卡,而是希望用更沉浸、可互动的方式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这就要求博物馆在深入研究文物特点与价值的基础上合理布展,以深入浅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文物故事。”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任雪莉介绍。
了解观众需求,紧跟市场脉动,秦汉馆运用重现技巧与装置设计,大大提升了展馆吸引力。
展柜中的乐舞俑投影上墙,幻化成身着汉服的丽人翩然起舞;而对面圆镜中,现代舞者的身姿悄然浮现,让观众不由沉醉其中。
这是秦汉馆“技与美”展厅中的一幕,将古老的视听盛宴重现在观众面前。博物馆参考文献中的汉代乐舞情景,借助多媒体技术让文物“舞动”起来,观众得以直观感受汉代乐舞魅力。
有些文物背后的历史知识相对枯燥,秦汉馆则运用装置,让历史具象化,让展陈更有意趣。“例如某一互动装置中包括若干窗扇,配以强力的阻尼设计,象征列国变法的艰难和遇到的阻力。唯有代表秦国变法的窗户可以完全推开,象征变法成功。”任雪莉说。
在秦汉馆,有许多这样的多媒体互动装置,与文物相配合,将庞大的主题阐释得可观可感。
瞄准观众需求,感受并紧跟市场脉动,运用多样手段创新展陈设计,今年5月开馆以来,秦汉馆已吸引观众45万人次。
本期统筹:刘静文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4日 04 版)
(责编:薄晨棣、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