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虞城:让人才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11-25 10:42:55 来源: sp20241125

近年来,河南省虞城县以“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服务”为重要抓手,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巧妙地将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农牧增收致富紧密地编织在一起,以“产业链”为脉络,精心打造了一条“富民链”。通过精心谋划全县产业规划布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级特色农产品加工区建设战略,全县逐步构建起了一个龙头牵引、串珠成链、集约高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精准定位引人才。虞城县注重精准定位引才。不断健全完善人才政策,深入推进“人才回归”工程,把高层次人才与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结合起来,实行“双向揭榜”招引人才,企业技术需求发榜单让高端人才揭榜提供技术支撑,在外高层次人才技术成果转化发榜单让企业揭榜落地生花;加强与高校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围绕虞城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持续与西湖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郑州财政金融学院、上海轻工业研究所分批分层次推进与在外高端人才合作,当前已征求50余家食品企业技术需求,联系了8个博士团队,在生产工艺、技术支撑、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筹备食品加工方面产学研用对接会。持续鼓励乡土人才创新创业,注重从乡土人才中培养使用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把市、县两级88名拔尖人才分为医疗、教育、农林水牧和社会科学四个团队每月不低于两次到基层开展送服务、送健康、送技能——促乡村振兴“三送一促”活动,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落地实处,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感情,真正使专家人才把论文送到群众的“家门口”,写在群众的“心坎里”,将更多的产学研成果转化在基层,进一步提升了广大专家人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

党建引领育人才。近年来,虞城县通过党建引领,让部分致富能手、产业负责人担任村行政“一把手”,充分发挥他们的业务组织能力、带动能力,带动数千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各类人才先后申报发明专利近100项,实用新型专利110多项,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证。田庙乡滕湾村人董胜利,2016年返乡创业,成立了河南懂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懂菜农业”),利用废坑塘改造等方式流转土地2000余亩,建设温室大棚48座,通过“强研发、抓生产、育品牌、搞冷链”逐步建成研产销一体化的绿色蔬菜基地。随着产业覆盖面逐年扩大,带动数百名脱贫人员就业。如今,懂菜农业已发展成为集土地流转与托管、绿色蔬菜瓜果、科学技术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企业。通过“公司+订单+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机制,实现了“一地生四金”,“四金”即组织引导群众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股公司或合作社“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打工“挣薪金”,盘活土地等资源入股合作社或公司“分现金”。

人才引领产业发展。虞城县因地制宜、因时而事,灵活应对各种挑战,积极推进招才引智、人才培养、人才使用和人才服务工作。一系列举措不仅为虞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也逐步形成了“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产业驱动农民致富”的良性循环,为虞城县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在虞城县沙集乡,科技特派员贺家振历经无数次的试验与不懈的探索,培育出根能当药,籽能榨油的油料芍药新品种。如今,500余亩的芍药田如诗如画,绚丽绽放,成为了乡村间一道璀璨的风景线,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这片芍药田不仅为周边农户铺设了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更激发了他们共同种植的热情。如今,超过1000多亩的芍药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预计今年每亩的效益将带来约30000元。当前,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人才的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吸引了约2万余名各类人才的积极参与。(王支援 李巧莲 陈帅昊)

(责编:董童、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