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4:46:39 来源: sp20250111
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中国产业新优势,是靠什么形成的?海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士和媒体在对此解读时,惯常反刍“输血论”和“倾销论”,给中国优质产能贴上“依靠补贴”“不公平竞争”的标签。这类无端指责违背事实,充斥偏见,根本站不住脚。
中国产业新优势,是通过充分竞争塑造的。刚刚闭幕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吸引了全球1500多家企业参展。中国数量众多的新能源车企是此次车展亮点,不仅集中展示全球领先的最新技术,车企间你来我往的竞争新招式更是抓人眼球。来北京车展走一走,就会知道中国新能源产业有多拼,而所谓的“补贴”论调是多么不堪一击。中国新能源产业,始终坚持在开放中发展、在竞争中壮大。在新能源汽车赛道,既有特斯拉这样的美国企业,也有上汽等转型发展的传统车企,还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正是充分的竞争激发各类车企强投入、搞创新、压成本、优产品、拓市场,使技术加速迭代、车型推陈出新,形成产业新优势。正如日本汽车问题专家、瑞穗银行商务解决方案部主任研究员汤进所说:中国市场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在优胜劣汰中培育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以性价比取胜的主要原因。
中国产业新优势,是从超大规模市场中培育的。来看两组数据:超过50%——这是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占比;31.6%——这是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产业新优势,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中国自身超大规模市场。在海一般的市场中,新技术得以推广和升级,产业链供应链日益完善,规模效应使更低成本、更优价格成为可能。美方一些人炒作所谓“倾销”,而倾销是指把产品以低于其成本的价格出口国外。事实上,中国的“新三样”出口是赚钱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出口价格一直在上升,这说明所谓的“倾销”纯属无端攻击。彭博社分析称,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绝大多数排名靠前的汽车出口商产能利用率处于国际公认的正常水平。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远低于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汽车生产国,出口价格也符合市场规律,根本不存在倾销问题。
面对中国产业新优势,有些外媒还把矛头对准中国政府对部分新能源产业实施的补贴政策,这更是明晃晃的“双标”。
现代经济体要发展自己的重要产业,初始都有一定的政府补贴,如欧洲多国从公司税收到个人购置等方面普遍对电动汽车产业实施补贴措施,这并非哪一国独有。在新能源汽车起步之初,为扶持初创型企业的发展,中国政府给予部分税收优惠与补贴政策。但中国的补贴一视同仁,而且逐年退坡,到2022年12月31日,“插电混合动力车4800元/辆、纯电动车12600元/辆”的国家财政补贴已正式退场。反观美国,一边指责中国,一边大搞补贴:美国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为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提供约3690亿美元税收激励和补贴,让本国企业成为受益大户。美国对于本国要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如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更是大手笔给予财政补贴。
美国有人称,华盛顿不会接受美国工业因中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关键产品的工业产能过剩而“遭受摧毁”。那到底是中国“过剩”,还是美国“太脆”?中国产业新优势,靠的是真本事。对真本事“视而不见”,却把假说辞当作“护身符”,“中国产能过剩论”背后的真企图是什么,已经很清楚了。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责编:卫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