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2:14:48 来源: sp20241216
新华社休斯敦/衢州4月7日电 特稿|传承“血与火铸造”的友谊
新华社记者徐剑梅 王雅晨 段菁菁
有一种传奇般的友谊,于战火硝烟中勾连起彼此命运,历经岁月洗礼依旧打动人心。
大洋此岸,中国衢州,深山中淳朴大义的中国村民,记叙着82年前荡气回肠的生死营救;大洋彼岸,美国休斯敦和芝加哥,二战期间杜立特行动飞行员的后人们,多年来始终牵挂着衢州那片铭刻祖辈友情与热血的土地。
“我相信,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一定能够代代相传。”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发表演讲时,专门讲到了这段中国军民在抗战时期奋勇救助美国飞行员、获救美国军人后代回访衢州杜立特行动纪念馆的故事。
中美关系的故事是由人民书写的,中美关系的未来是由人民创造的。如今,在浙江省衢州二中,一棵中美友人共同栽植的“友谊树”枝繁叶茂,树边石碑上镌刻着面向未来的寄语——“续‘杜立特突袭’传奇,谱中美友谊新篇章”。
跨越大洋的生死之交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1942年,美国空军16架B-25轰炸机奔袭日本,返航途中由于油料不足等问题,杜立特中校等飞行员在中国上空弃机跳伞,中国军民奋勇救助,日军竟因此屠杀了25万中国平民。
美国休斯敦市区二战纪念广场,杜立特突袭行动被刻画在石碑上。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负责人戴维·坎滕伯格说:“如果没有中国人民慷慨无私地伸出援手,大多数突袭行动成员可能不会活下来。”
大约10岁时,戴维读到一本名叫《东京上空30秒》的书,书上有50多名参加杜立特突袭行动的飞行员签名。父亲告诉戴维,他的外祖父罗德尼·罗斯·怀尔德直接参与了这场行动。“当时他们陷入困境,是中国人民帮助了他们……怀着对往事的探寻之心,我开始密切关注这段历史。”戴维说。
1942年4月18日晚,漆黑的暴风雨之夜,杜立特行动5号机副驾驶怀尔德紧急跳伞后,降落在衢州江山大桥镇苏源村的山坡上。戴维说,外祖父喝光了随身携带的小瓶威士忌酒暖身,把自己裹在降落伞里过了一夜。
第二天,苏源村村民毛光孝发现了怀尔德,把他接下山带回村里。戴维说:“外祖父知道附近山谷里有铁路,但语言不通,他就在沙地上画出铁路线,通过比划动作和模仿火车声音,让村民明白他想去的方向。”在中国村民帮助下,怀尔德一路辗转,成功与部分获救飞行员会合。
同一夜,3号机领航员查尔斯·奥祖克跳伞降落在衢州江山一个村庄。奥祖克的女儿苏珊·奥祖克告诉记者,父亲被降落伞挂在悬崖上一整夜,第二天被中国村民廖诗原发现,带回家中。“廖诗原一家人细心照顾他,为他包扎伤口,提供食物,让他睡在自家孩子的床上。父亲在廖家待了大约5天。”
如今已八旬高龄的廖明发是廖诗原的儿子。他还记得,父亲当年带着四个兄弟,用一把躺椅把浑身带伤的奥祖克抬回了家中,“父亲上山挖草药敷在奥祖克的伤口上,母亲还专门煮了鸡蛋给他吃”。
几天后,奥祖克被安全转移,“离开时,他送给我父亲两个一美分的硬币作为纪念,至今还保存在我们家里。由于语言不通,直到离开我们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岁月不败的人民情谊
这是以战火淬炼、以鲜血缔结的友谊。
为了救助受伤的杜立特行动队员雅各布·曼奇,村民毛继富背着比自己高很多的曼奇,在崎岖山路中跋涉整整一天;队员特德·劳森坠落浅海后伤势严重,中国村民找来船只穿越敌舰封锁线,将他及时送到医院救治;队员罗伯特·格雷被救后困乏饥饿,在纸上画了一只鸡,在那个物资严重匮乏的年代,中国村民真的给他端来刚出锅的鸡肉……
中国人民创造了二战史上的救援奇迹。据统计,降落在中国的75名杜立特队员中,共有64人被成功救起,其中51人后来再次奔赴反法西斯战场。
跨越大洋,岁月不败。这段生死相托的情谊,美国人民没有忘记。杜立特行动的队员和后人们成立杜立特轰炸机队协会、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等组织,每年都举行纪念活动,感谢和铭记当年参与营救的中国人民。
2015年9月,时任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主席杰夫·撒切尔应邀来华,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他一路追寻父辈足迹,来到衢州访问,提议并推动在当地设立杜立特行动纪念馆。
2018年10月,戴维、苏珊等一行24人,来衢州参加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开馆仪式。老照片中先辈们的峥嵘岁月,令他们眼含热泪,不愿离去。在当年父亲获救助的廖家老宅中,苏珊坐在父亲睡过的床榻边,久久不肯起身。“我一直想看看父亲生命中这个位于中国的‘家’,这里曾是他在战火中栖身过的家,现在也成了我的家。如今我是在同家人见面。”她说。
戴维特意带来当年杜立特行动队员们喜欢饮用的威士忌酒,与当地中国朋友一同分享。在外祖父跳伞着陆的地点,戴维和弟弟一起亲手收集了20斤泥土带回美国。“这些泥土一部分撒在外祖父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墓前,其余分赠给家族成员保存。”
苏珊则在老宅前捡了一些父亲当年可能踩过的石头,留作纪念。“我非常珍视中国人民,当年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营救我的父亲。我从中国人民身上感受到了爱,每思及此,总让我热泪盈眶。”
双向奔赴的友谊新篇
202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接连复信美国青年学生、史迪威将军后人、飞虎队老兵及各界友好人士,为中美民间友好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从多位美国友人、客人接连来华,到“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举办,从美国飞虎队代表团来华重温历史、共叙友谊,到第五届中美友城大会成功举行……中美两国人民双向奔赴,共同书写友谊新篇。
“习近平主席出访美国时不仅提到了杜立特救援,还特别提到了获救的美国军人后代与我们之间的情谊,”廖明发说,两国人民都如此珍视这段历史。尽管相隔万里、肤色各异,大家对和平的向往、对正义的期盼是相同的。“当年父辈们建立的中美友情,如今传承到了我们这代人身上,相信未来还将一代代传下去。”
苏珊对此也有相同感受:“希望我们能增进交流,记住我们的过去,记住我们是朋友。”她认为这是杜立特行动后人们的重要工作,“我们应当重温这段肩并肩的历史,重新走到一起。”
在对共同记忆的追溯与回望中,苏珊与廖明发成为朋友,为父辈们延续起这份沉甸甸的友谊。这段特殊的历史情谊,也促进了中美两座城市的紧密联结和友好交流。衢州上世纪九十年代与美国明尼苏达州雷德温市结为友好城市,衢州第二中学与雷德温高中成为姐妹学校。衢州二中原校长潘志强说,每次有来自雷德温市的老师和友好人士参访学校,都会带他们去看一看陈列室中与杜立特行动相关的资料,“讲解员都是我们的学生。很多美国朋友参观后潸然泪下。”
在校园内,撒切尔曾与师生共同栽下花梨木“友谊树”,并在树边立下石碑,寄语两地友谊合作绵长久远。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还通过设立奖学金、组织征文比赛等,进一步推动两国民间友好交流。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最终沉淀下来的总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从历史走进现实,又向未来延展,这份“血与火铸造的友谊”,必将深植中美人民记忆,成为推动两国友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参与记者:徐静、崔力)
(责编:艾雯、崔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