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空气质量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24-12-27 12:29:11 来源: sp20241227

  核心阅读

  近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大气污染治理的工作重点和行动举措。《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

  

  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大幅下降。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国务院近日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28.8%;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7.0%,较2015年提高5.8个百分点,均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指标要求,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我国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地区秋冬季PM2.5污染突出,大气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仍然存在,空气质量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要求、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这位负责人说。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在总结过去10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基础上,《行动计划》传承延续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

  优化调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从“2+26”城市扩为“2+36”城市

  《行动计划》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进行优化调整,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作为三大重点区域,提出了更严的任务措施、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更高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全国空气质量改善。

  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共47个城市划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重点区域调整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共80个城市。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持续推进,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同时,其他部分非重点区域城市大气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如位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之间的苏皖鲁豫交界地区,PM2.5浓度已经与重点区域基本相当,而且在特定气象条件下还会对重点区域产生传输影响。”刘炳江表示。

  《行动计划》结合近年工作实际,综合考虑区域污染传输贡献、空气质量状况、行政管理需求等因素,对个别城市进行优化调整。将PM2.5浓度较高的山东南部、河南中南部等城市纳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更有利于开展区域联防联控;调整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的部分城市,使得一个省份只在一个重点区域内,以降低行政成本;将PM2.5浓度基本稳定达标且对长三角地区污染贡献较小的浙江南部、安徽南部的部分城市调出,突出重点、精准发力。

  刘炳江介绍,《行动计划》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总数调整为82个,调整后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从“2+26”城市扩为“2+36”城市。

  更加突出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污染防治和经济发展协同双赢

  《行动计划》部署了9项重点工作任务,涉及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其中一大亮点是更加突出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例如,到2025年,铁路、水路货运量比2020年分别增长10%和12%左右。

  “现在,北方地区的重污染过程,氮氧化物是拉动PM2.5浓度快速上升的主要因子。氮氧化物的排放,机动车等移动源是第一大来源。”刘炳江介绍,《行动计划》中,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量化指标最多,措施最细最具体。

  近年来,我国运输结构调整卓有成效,“公转铁”工作进展明显,铁路运输量连续6年增长;新能源汽车、零排放移动源推广有进展;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约4000万辆,机动车清洁化水平提高;机场、港口码头非道路机械电动化大规模推进。

  刘炳江介绍,货运结构调整将更加聚焦关键领域,推动货物清洁运输。比如煤炭领域,强化煤炭主产区煤炭和焦炭中长距离(运距500公里以上)运输要求,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90%。机动车清洁化发展更加强调新能源化,抓好公共领域车辆和重型货车两个重点,促进清洁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非道路移动源更加强化综合治理,坚持新能源替代与老旧机械淘汰同步发力。成品油质量更加突出全链条监管,要求有关部门加强油品进口、生产、仓储、销售、运输、使用全环节监管。

  “《行动计划》一个突出创新点在于,更加关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南开大学教授冯银厂认为,多年攻坚后,传统治理方法的减排空间在逐渐收窄,目前已进入探索污染防治和经济发展协同实现双赢的阶段。《行动计划》释放出这样的信号,要从根本上、从发展路径上去思考大气污染防治的未来方向,引领全社会努力攻坚。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将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问题突出的地区,视情组织开展专项督察。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9日 15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