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9 07:30:16 来源: sp20241119
大寒节气后,吉林四平温度骤降。1月22日,国网四平供电公司正采用人工与无人机巡检结合的方式对辖区供暖线路和供水线路进行特巡。仅用3小时,此次跨区特巡工作就完成了,效率较以往单人工巡检提高近4倍。
这是国网四平供电公司探索的“人巡+机巡”巡检新模式。从2016年首次采用无人机拍摄线路缺陷图片,到现在利用无人机激光点云技术对输电线路建模,该公司不断升级无人机在巡检方面的应用,借助科技提升输电运检工作质效。
巡检面临的问题是点位多、环境复杂、工作量大。采用无人机开展电力线路巡检能够有效缩短巡检时间。这是因为高空视角能观测到更多肉眼难以发现的缺陷,提升巡视质量和效率。同时,无人机巡检还能破解人员不足的困境。
“通过激光点云,搭载着L1激光雷达的无人机可立体呈现整个线路通道周边的环境,实现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的转变,搭建更加直观的分析决策平台,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电网运检措施。”该公司输电检修班班长杨立秋介绍。
所谓激光点云,是指由三维激光雷达设备扫描得到的空间点的数据集。搭载激光雷达的无人机通过对地面进行扫描,将线路铁塔、导地线、线路通道及其周边环境的影像数据经空间三维解算形成三维点云数据,使巡检线路变成可任意测量分析的精准立体模型。输电运检人员借此模型能及时精准发现输电线路的异常和隐患。
为提升无人机应用能力,国网四平供电公司成立无人机飞检小组,在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开展“3D激光点云扫描+线路点云模型构建+无人机航线规划+交跨隐患自动识别”的全流程培训。
“激光点云扫描任务完成,开始返航,注意安全。”在四平广阔的黑土地上,搭载激光雷达镜头的无人机缓缓降落。该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完成对38条220千伏线路共计1265.12公里输电线路的激光点云建模数据采集工作。
数据采集完成后,工作人员将原始点云数据导入电脑相关软件。不一会儿,输电线路通道走廊内所有物体的空间位置和轮廓清晰出现在电脑屏幕上。点击测量工具,导地线与地面、建筑、植被等目标物之间的距离也一一显现,建模完成。
当前,该公司在线路通道模型基础上已经搭建好无人机自主巡视航线,并进入到无人机自主巡检试飞阶段。试飞结果显示,2至3人1日即可完成70至80基杆塔、35千米至40千米线路的巡检工作,平均线路巡视时间降低75%,四平地区输电线路运检质效明显提高。
(责编:申佳平、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