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发布时间:2024-11-23 07:53:27 来源: sp20241123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怀进鹏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出发,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动力,有效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充分认识新时代新征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要深刻把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使命。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之举。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也推动教育自身进入教育强国建设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广大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针对新形势新要求,要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完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一体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高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的根本之策。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要有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和高层次人才作支撑。面对新的国家战略需求,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有效提高原始创新和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能力,切实以教育改革新成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经过坚持不懈的接续奋斗,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教育“量”的问题总体解决,“质”的问题变得突出。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对“上好学”、接受更好教育和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期盼更加强烈。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和人口区域结构分化,亟须加快对教育体系和布局的调整。教育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社会生育意愿的提升和未来的现代化强国人才支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

  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综合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

  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广大师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从中央到地方相继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更加完善。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中小学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加快形成,教育系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广大师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积极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等重大活动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实施,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决心。

  健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不断拓展,思政课教师队伍配齐建强。完善党的教育方针,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总体要求。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坚持“健康第一”理念,体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上升,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取得重要成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为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建立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机制,2023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1.1%。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7%,推进“双减”工作、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取得明显进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服务的比例超过95%,义务教育进入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阶段。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建立县域高中倾斜支持机制。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2%。不断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体系,我国学生年资助人次达到1.6亿,全面实现应助尽助。健全教育优先发展保障机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保持在4%以上。目前,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推进有组织人才培养和科研,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启动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持续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高校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高校牵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分别占总数的75.5%、75.6%、56.5%。健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机制,推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建立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体制机制,促进形成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学校、学科、专业布局。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成为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正加速实现。

  提高教育治理能力,良好教育发展生态进一步优化。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共识广泛形成,教育功利化倾向得到进一步扭转。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9个省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化教育法治保障,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建设教育强国上仍存在不少差距、短板,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供需错位等问题亟待解决,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能力有待提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还需要进一步破除,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还任重道远。

  扎实抓好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举措落实

  《决定》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同时,就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举措。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实现教育系统性跃升和质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

  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聚焦思政课关键课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短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坚持强教必先强师,着力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成败。要纵深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加快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国家战略实施关键在科技,根本靠人才。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引导不同类型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和水平。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源源不断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引导学生在一线实践中加强磨炼、增长本领。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要主动适应人口变化形势,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加快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办好特殊教育,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推进数字化教育,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人民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