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4-12-15 16:36:14 来源: sp20241215

  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开局之年,总书记引领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新年钟声即将敲响。告别不平凡的2023年,迎来充满希望的2024年。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过去的一年,希望的田野再获丰收,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前进的征途再传捷报,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新能源汽车出口快速增长,中国制造叫响全球;美好的生活再谱新篇,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9%,前11个月城镇新增就业1180万人……

  坚韧不拔、活力无限的中国,升腾着温暖的烟火气,澎湃着昂扬的奋进力量。

  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曾深情寄望:“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一盘棋布局、一张图谋划、一体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山山水水,作答时代课题、擘画长远未来,关键处落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开辟广阔空间。

  破题、解题,实干、奋进。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顽强拼搏、勇毅前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今天,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意气风发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2月7日,立春刚过,党的二十大后首次省部班开班。

  这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是“开局之年第一课”,主题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学员中,有不少新面孔。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济济一堂。

  开班式上,面对“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纲挈领,直抵关键:“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中,第一项便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此次研讨班开班式,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刻阐释:“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为什么要强调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因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出席重要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时,多次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在上海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根本保证。”“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在河北强调,“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指出,“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

  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要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

  关键节点,一场触及思想、触及灵魂的全党大学习拉开帷幕。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党以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推进事业大发展。

  思想光芒照亮前路,学习热潮涌动神州。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指导下,从中央到地方,理论学习氛围愈加浓厚。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昂扬奋进。

  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具体贯彻到治国理政全过程和各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一项充满风险挑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宏伟事业,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

  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坚持党对工会的全面领导,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巾帼力量;

  …………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怀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做好党的群团工作的根本保证,为党的群团组织发展指明方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运筹帷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实践波澜壮阔、气势恢宏,进一步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崭新局面。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到农村、城市社区等基层一线考察调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项工作。

  在江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真正成为战斗堡垒。”

  在广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听取现场工作人员关于开展主题教育、促进便民惠企、举办民族特色活动等情况介绍,对他们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服务为本促发展的做法表示肯定。

  …………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深入基层察民情、听民声、纳民意。广大基层党组织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党心民心更加凝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完成首次悬浮运行,时速可达600公里以上;

  “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迎来重大突破;

  “破风8676”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正式发布,实现“从0到1”的关键性突破;

  …………

  今年,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捷报频传,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令人振奋,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战略基点、必然要求、最终目的等。

  这一年,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走自力更生之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科技创新一线,同科技工作者面对面交流,释放出始终聚焦科技创新的鲜明导向。

  一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居世界第十位,较上期提升3位,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

  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开局之年,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有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新三样”成绩亮眼: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今年前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09.1万辆,同比增长83.5%,在全球跑出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大国重器昂首向前: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命名交付,全球最大18兆瓦海上直驱风电机组下线;

  一组数据振奋人心:到今年9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总数已突破200万,充分发挥了经济发展新引擎作用。

  一系列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成为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重要驱动力量。

  区域协调发展,关乎统筹一域和全局、前沿和后方、发展和安全。各地优势互补,“多声部”协作,奏响雄浑的时代乐章。

  行走岭南大地,翻越白山黑水,深入秦岭腹地,走访西部边陲……一年来,在各地考察调研或主持召开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战略性部署,指导各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棋局中找准战略定位,握指成拳、形成合力。

  4月在广东,勉励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5月在河北,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要求“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7月在四川,强调“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9月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10月在江西,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要求“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11月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12月在广西,强调“把广西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腹地”……

  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重大战略高质量推进,不断开辟中国经济发展的广阔新空间。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新时代的发展答卷,绿色成为鲜明底色——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新时代的生态治理逐渐走出一条科学化、智能化新路径。茫茫林海里,利用“天眼”系统,只需指尖轻轻一点,就能对森林资源进行巡逻监控。

  在河北张家口,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势头正强。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建成投用,每年可向北京输送140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

  山、水、林、田、湖、草、沙……万里河山,锦绣中华,美丽中国的画卷徐徐打开。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发展的“含绿量”更高,万里河山多姿多彩。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历史研究院,从对历史的思考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到访古城苏州,感受文化赋予经济发展的充沛动能;走进陕西汉中市博物馆,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怀着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文化遗产、追寻文明根脉,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领我们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千年瓷都,窑火正旺。在江西景德镇,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相得益彰,2万多名年轻人忙碌在制瓷一线,共筑庞大而完善的陶瓷产业链,让这座古老的城镇焕发出盎然新意。

  一缕丝线,巧手翻飞。在江苏苏州,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建英正带着徒弟们忙着学技艺、搞创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

  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鼓舞精神士气,全国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焕发蓬勃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国徽高悬、话语铿锵,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心系人民、面向未来的深情承诺和深沉担当。

  “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重点阐明了发展的价值旨归。

  深切的民生牵挂,体现在对各界群体的真切关怀中——

  5月31日,有着75年建校历史的北京育英学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

  “今天我专程来北京育英学校看望大家,和小朋友们共庆‘六一’儿童节。看到同学们天真活泼、朝气蓬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到非常高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各方面要切实做好与儿童事业发展有关的各项工作,关心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让所有孩子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都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

  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代表党中央,向他们和全国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在全国助残日之际,向康复国际百年庆典致贺信,向全国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向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向关心支持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国际组织和各方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

  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界群众的关怀温暖人心、振奋人心,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满腔热忱地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来。

  深切的民生牵挂,体现在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坚守中——

  今年汛期,我国多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习近平总书记密切关注汛情,高度重视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9月7日,正在黑龙江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受灾较重的哈尔滨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了解灾后恢复重建进展。“我一直牵挂受灾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冬季来得早、时间长,要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抓紧谋划,提前行动,把吃、喝、住、行、就业、教育、医疗防疫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大小事情考虑得更细致、更周全一些,不留一丝纰漏。”

  11月10日,北方入冬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北京、河北受灾较重的门头沟区、保定涿州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要继续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件一件落实好,继续为推动人民生活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而努力,让老百姓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好!”

  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部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

  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方面分秒必争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全力以赴搜救被困人员并救治伤员,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紧张有序开展抗震救灾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深切的民生牵挂,体现在一项项惠民政策举措中——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强化民生保障、优化民生服务,以实绩实效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

  前三季度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约3645万人次,减少个人垫付超413亿元;第九批国家组织集采41种药品,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8%。

  今年全国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完成约150万套(间),各地筹集建设进度不断加快。

  多个省份推出优化调整稳就业一揽子政策。截至目前,各级政府直接支持就业创业的资金已超过2000亿元。

  “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新部署、新举措,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人民高品质生活,在努力推动共同富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四十五载岁月如歌。从盼小康到实现全面小康,亿万中华儿女用实干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四十五载波澜壮阔。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中华民族继续书写改革开放新的华章。

  岁末年终,京西宾馆,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牵动世界目光。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无论是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还是布局新一年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改革开放都是关键词。

  环顾国内,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放眼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今年2月,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推出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

  2023年4月,岭南大地,春风和煦。

  今年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南下广东,深刻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长期不变的,一以贯之的。”

  旗帜鲜明的宣示,源自深刻的历史自觉,彰显不渝的改革决心。

  如今,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未来之城”日新月异;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探路先行、活力迸发……一片片改革的高地、一个个开放的前沿,不断延展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时空布局。

  短短6天,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达到784.1亿美元,创历届新高——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来自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00多家企业参展。实打实的数字,为中国与世界携手创未来写下生动注脚。

  发布稳外资24条政策措施,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为全球发展注入中国力量。

  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相聚相知,增进理解,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为体育和文化交相辉映提供了舞台,成为亚洲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充满活力的生动写照。

  年终岁尾,2023年大国元首外交的收官之作,写下遒劲一笔。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阮富仲、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武文赏邀请,习近平总书记如约到访。

  此访,中国同中南半岛国家在双边和澜湄合作多边层面,实现了命运共同体建设全覆盖。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的重要实质性进展,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

  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赴美国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和欧盟委员会主席……

  坚持胸怀天下,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领风踏浪,阔步前行,写下了中国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崭新篇章,彰显了以“确定之中国”为“不确定之世界”带来稳定性和正能量的努力与担当。

  11月,习近平主席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强调,经过百年探索和接续奋斗,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致力于团结奋斗,让14亿多中国人一起迈向现代化。我们致力于共同富裕,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美好生活。我们致力于全面发展,让人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同样富足。我们致力于永续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致力于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提供新机遇,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不会动摇,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党的二十大后首次省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这一年,围绕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出席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时强调,“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胜任领导工作”。

  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坚持依法审计,做实研究型审计,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

  在视察东部战区机关时强调,“要坚持从政治高度思考和处理军事问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打铁必须自身硬。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印发,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不断健全;二十届中央第一轮、第二轮巡视扎实推进,政治巡视利剑作用有力发挥;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查处一批腐败分子;开展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严管严治锻造纪检监察铁军……我们党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精神境界、“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强烈使命担当和“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气概,引领全党强化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勇于交锋、敢于亮剑。

  这一年,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关部门果断出手,坚决斗争,前9个月,公安机关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打掉黑恶犯罪组织116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1381名;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办案件68.9万起;11月,第三轮第一批5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全部实现督察进驻。

  这一年,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奔波在田野乡村,实干担当。无论是建强战斗堡垒、发展富民产业,还是深化乡村治理、解决群众难题,他们发扬斗争精神,克服种种艰难困苦,与乡亲们一起不断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这一年,面对洪涝、地震等灾害,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挺身而出、向险前行,社会各界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奉献爱心。党旗在救灾一线高高飘扬,精神在斗争中升华,力量在磨砺中凝聚。

  这一年,针对“台独”分裂势力与外部势力勾连挑衅,中国军队组织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为应对苏丹局势变化,中国海军南宁舰、微山湖舰从苏丹港撤离940名中国公民、231名外籍人员至沙特吉达港。人民军队坚决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以顽强斗争精神和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这一年,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我们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实践表明,只要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我们的钢铁意志,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铿锵步伐。”2023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这一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 ***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

  时光无言,在人心深处镌刻难忘印记。梦想无垠,照耀气象万千的中华大地。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中国人民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光明的发展前景,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

  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张 毅 徐 隽 李昌禹(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