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08:43:31 来源: sp20241230
推进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研究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等问题,提出要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技术、做好政策保障,探索出一条条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治理利用路径。
综合改造利用
青海省宜耕土地资源面积为54077.77公顷,其中海西州宜耕土地资源面积为39655.68公顷,占全省宜耕土地资源总规模的73.23%。从宜耕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地类来看,虽然海西州宜耕土地后备资源以其他草地为主,但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盐碱化。
青海各地组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以水定地”的原则,针对项目地块立地条件限制性因素,将土壤盐碱化改良纳入工程建设范围内,在确保全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同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好要素保障工作。
吉林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678万亩,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市和松原市。近年来,吉林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着力健全完善政策体系,编制工程建设规划,全力落实水资源保障和推进骨干灌排工程建设,积极开展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
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晓南表示,2022年以来,吉林省谋划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土地整治项目145个,计划新增耕地面积70万亩,实现种植49.4万亩。
内蒙古强化盐碱地综合利用,以唤醒沉睡耕地后备资源为鲜明导向,抓住盐碱地这个要害,全链条整合工作力量,全环节健全工作机制、完善调度监测体系,全方位强化宣传培训、优化考核评估指标,将盐碱地综合利用带上“快车道”。
2020年至2022年,内蒙古全区形成了9套分区域、分作物、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制定了11项耐盐碱作物(牧草)高产栽培、土壤改良等地方标准,筛选出13个适宜不同区域的耐盐碱作物品种。
完善政策保障
各地坚持规划引领,确保盐碱地综合利用目标明确、方向清晰。
海西州农牧局将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第三次土壤普查和水资源调查等相关数据,以及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编制《海西州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和《海西州盐碱地综合利用年度实施方案》,明确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方向,根据盐碱地不同成因、不同盐碱化程度因地制宜确定综合开发利用方式和路径。
吉林省及时出台关于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文件,先后印发《关于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关于开展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等,从资源调查、规划统筹、改良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流程全方位规范,对社会资本参与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准入条件等提出明确要求。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的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曾是一片盐碱撂荒地。该村党支部副书记乔旭告诉记者,2021年当地引进盐碱地改良技术和耐盐碱水稻品种,积极打造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在改良土壤的同时,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联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助农项目,整合优势资源,统筹多方资金,加大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技术与资金投入。”准格尔旗农牧局农畜产品安全与生态资源保护中心副主任徐静说。
强化科技支撑
盐碱地综合利用关键要加强科技支撑,尤其是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让“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
作为德令哈市引进企业,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初期与青海省饲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合作,后续与青海大学等单位及专家学者展开合作,针对高寒荒漠地区饲草种植、盐碱地改良、饲草生产全程机械化应用等环节展开实验探索。目前,企业种植规模已达到5.5万亩。
内蒙古聚焦耐盐碱优势作物繁育、土壤质量和产能提升、生态化利用、节水控盐增效四大关键领域,成立区内外科研教学单位全方位合作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院,提高盐碱化耕地综合利用效率,让科研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推广研究员李二珍告诉记者,今年不少葵农在自家中轻度盐碱地上使用了新研发的根际土壤微环境改良技术,有效降低了作物根际周围的盐碱度,提高了保苗率,亩均增产约15%。
石 晶 马洪超 余 健(来源:经济日报)
石 晶 马洪超 余 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