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1:33:21 来源: sp20250111
姜明委员——
科学分析 守护“黑土粮仓”(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正在认真准备提案。
近年来,姜明始终聚焦黑土地保护,深入一线调研,了解具体问题,科学细致分析,为守护“黑土粮仓”贡献科技力量。2023年,姜明在调研中了解到,玉米秸秆打包离田时存在黑土流失的问题。“如今,秸秆打包离田在东北大部分地区已是常态。在此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黑土,长此以往会对黑土地保护带来挑战。”
发现问题后,姜明带领调研团队前往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实地调研多个农业合作社和企业,并测定了11个重点企业的秸秆打包离田带土量。
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姜明发现,秸秆打包离田造成的黑土流失量与秸秆打捆机具性能、作业季节、作业方式、土壤状况等密切相关。
心系黑土地,解决真问题。基于深入调研,姜明认为,解决秸秆打包离田带走黑土的问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学的秸秆打包带土全链条评价体系;加快秸秆打捆机除尘设备升级换代,从源头降低带土量;分类推进适应不同区域的秸秆还田模式,减少秸秆带土影响。
近年来,姜明还针对侵蚀沟治理、盐碱地改造等黑土地保护中的具体问题开展调研。“我们也在关注黑土地保护带来的长期生态效益,希望通过实地调研和科学分析,让黑土地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姜明说。
记者手记
目光聚焦耕地保护
近年来,为解决部分地区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持续扩大黑土地保护实施范围,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保护好黑土地,就是守护好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这句话,是姜明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愈发深切的体会。
作为科研工作者,姜明专注打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把目光聚焦黑土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黑土地保护插上科技的翅膀。
郑智文
(人民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