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1:43:29 来源: sp20241118
中新网 杭州4月15日电 题:浙江考古人忆严文明:“他是我们真正的导师”
作者童笑雨
“上山文化研究的起始、进步,再到现在申遗,都离不开严文明先生的支持,他是我们真正的导师。”4月15日,上山文化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接受 中新社 采访时说。
严文明是中国考古学泰斗、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考古学科发展的引领者。他曾多次来浙江指导考古工作,为上山遗址题写“远古中华第一村”,也是良渚考古和良渚文化研究的引路人。
上山遗址位于浙江金华,发现于2000年,距今约一万年。2006年,它所代表的这支新石器文化正式得名“上山文化”,其被认为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2004年,严文明(右一)考察上山遗址。蒋乐平供图2024年4月14日20时13分,严文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这一夜,对许多考古人而言是个难眠之夜。
关于严文明的记忆,蒋乐平有很多。在他的心目中,严老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上山文化能有今天的地位、影响力,与严老的支持分不开。”
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04年。在业内,虽然“万年上山”已有证据,但并未向外界公布。“我们需要得到考古界的认同。”
严文明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科体系创建者,那年恰逢他在杭州萧山开会。会议结束,严文明就带着一众专家考察了上山遗址。在参观、考察遗址及出土遗物后,他为“万年上山”定了调。
蒋乐平坦言,后来上山文化的考古工作之所以围绕稻作农业开展,也是受到了严老的深刻影响。严老对稻作农业起源非常重视,他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根基是中华文明最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定海神针。
乃至后来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工作的推进,也都离不开严文明的认可。他曾说,这里的稻作农业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有资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考古学者,能够发现与研究一个前所未见的文化遗址,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从“万年上山”到“五千年良渚”,它们重要性的确定,都与严文明密切相关。
“良渚太吸引人了,除了仰韶,良渚是我写得第二多的。”严文明曾说,也曾坚定写下:华夏文明五千年,伟哉良渚。
良渚古城发现者、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刘斌提到,严老对浙江考古给予了很多帮助。
良渚小莫角山遗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供图2007年良渚古城被发现后,严文明赴遗址发掘现场考察指导,对良渚古城发现的意义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评述,指出“它改变了原本以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认识,标志着良渚文化其实已经进入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
在浙江考古界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2016年举办的良渚遗址考古发现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严文明压轴发言。他提到,假设良渚是个王都,那些高城墩、福泉山等就是州郡所在地,这就很像一个广域王权的国家。“新石器时代一定不能产生文明、形成国家吗?我看未必。”严先生讲完,良渚考古开拓人牟永抗说:“很赞成,建议把良渚改成‘都城’。”严先生回答:“就是都城。”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供图就是这样一位考古界泰斗,却十分平易近人。
蒋乐平曾联系远在北京的严老,希望他给上山遗址题写“远古中华第一村”。不久之后,严文明就回信了,小小的信封里有好几张不同风格的题字,供蒋乐平挑选,并附上一封信,上面写着:字写得不好,请浦江的同志斟酌是否可用。
严文明的附信。蒋乐平供图后来,严文明题写的“远古中华第一村”这几个字,出现在上山考古遗址公园中。“他是我们真正的导师,我们永远怀念、感恩他。”蒋乐平说。(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