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

发布时间:2024-12-21 14:31:36 来源: sp20241221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福建厦门是一座典型的海湾型城市。

  美,毋庸置疑;留住美,殊为不易。

  海湾型城市的生态保护,是一项世界性课题。厦门海域资源丰富,但海域面积小,开发强度大,经济活动频繁,海洋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

  1988年3月30日,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综合治理筼筜湖”专题会议,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开启了持续30余年的筼筜湖综合治理,也由此拉开了厦门“海域、流域、全域”生态保护修复、陆海统筹改善海域生态环境的大幕。

  其间,厦门与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合作,进行海岸带综合管理实践并成功发展出“厦门模式”,与英国泰晤士河、美国波士顿港一起被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列为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地区开展治污攻坚、实现协调发展的全球三大典型案例,在国际上推广并产生广泛影响。

  2017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厦门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30多载春风化雨,今天的厦门已经发展成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投资并驾齐驱,海运、陆运、空运通达五洲。今天的厦门也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厦门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的实践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是世界治海史上划时代的一步。”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理事会荣誉主席蔡程瑛说。

  播下一颗种子,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建设

  1993年,蔡程瑛来到厦门,为东亚海域海洋污染预防与管理项目寻找示范区,试点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

  此前一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内含推动“沿海区、包括专属经济区的综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不过,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清晰明确的答案。

  蔡程瑛找到厦门市政府,表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想在中国一个城市开展试点、帮助其成为海洋管理范本的想法。“这个国际项目的预算并不多,但厦门的欢迎程度之高出乎意料,他们对这个项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蔡程瑛回忆,当时的厦门已展现出对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领导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其中设置了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并将良好生态作为厦门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在城市的西南,筼筜湖的一期综合整治工作已完成。筼筜湖旧时名为筼筜港,它像一口细长而底部很深的锅,“锅柄”伸向大海。由于“锅底”比入海口深很多,泥沙和污染物容易沉积。上世纪70年代围海造田、筑堤围湖,筼筜港变成了筼筜湖,其后湖区周边高强度建设开发,人口快速增加,导致湖区污染严重,水体黑臭,生态严重恶化。

  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1988年,“综合治理筼筜湖”专题会议举行。“我们制定了一整套治理方案,但要花钱——每年花1000万元来清理,20多年前的1000万元对我们来说是天文数字。”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王金水回忆。

  从解决最迫切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入手,着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厦门先后开展了五期筼筜湖综合治理,昔日污水横流、鱼虾绝迹的筼筜湖蝶变为“城市会客厅”——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晤就在筼筜书院举行。

  筼筜湖的生态修复恰如一堂生动的环保课,在厦门人心中播下环保的种子。“作为一个海湾型城市,海域就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的蓝色国土。海上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与城市息息相关,这就是为什么要陆海统筹,进行海岸带综合管理。”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总工程师林怀远说。

  1994年,厦门正式加入东亚海域海洋污染预防与管理项目,开展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国际示范项目。厦门市政府成立了厦门市海洋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及海洋专家组。“我们将国际理念与厦门实际相结合,建立了‘立法先行、集中协调、科技支撑、综合执法、公众参与’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被国际海事组织作为‘厦门模式’,在国际上加以推广。”厦门大学教授、海洋专家组名誉组长洪华生说。

  洪华生是中国著名的海洋科学家,是厦门市海岸带综合管理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她协助厦门市政府成立了由学者、政府和实务部门专家组成的海洋专家组,并担任首任组长。“在实践中,厦门注重管理与科研紧密结合,多部门协调综合管理、综合开发,使得决策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洪华生说,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体制优势,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红树林长起来了,秋茄、桐花树、木榄……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中华白海豚多起来了,坐船出海,运气好的时候,能看到海豚在海面上时隐时现……

  1997年11月,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在厦门开赛。数艇竞发,在筼筜湖上拉出道道白色水线。其实,国际摩托艇联合会负责人在选择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场地时,原定的5个候选城市中并没有厦门。因为航班在厦门降落,负责人参观筼筜湖时,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遂决定比赛就在这里举行。

  2020年6月,受联合国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委托,由世界顶尖专家学者撰写的《海洋综合管理》蓝皮书发布,厦门作为唯一城市案例被写入蓝皮书,“厦门模式”向全球推广分享。

  “海岸带综合管理能否实现,地方政府在中间扮演了重要角色。项目能否成功,不是靠国际资金,靠的是地方政府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意愿、能坚持。”在此之前,蔡程瑛在其他国家的一些城市也尝试过类似项目,从来没有一个取得像厦门一样的成就和效果。“厦门是我们整个计划中第一个取得成功的,从此我们在国际上说服别人有了成功的案例佐证。直到今天,国际上谈起海岸带综合管理,很多时候指的就是‘厦门模式’。”蔡程瑛说。

  传递一种理念,以环境改善促经济发展

  哥斯达黎加姑娘玛丽·库尔在厦门大学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攻读海洋事务专业研究生。

  出厦门岛向北,穿过翔安海底隧道,就到了厦门翔安区。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厦门调研,从全局视野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重大战略。次年,翔安区正式成立。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所在的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就坐落于此。

  “我的祖国以自然风光闻名,但现在我们迫切需要发展。”库尔说。哥斯达黎加位于中美洲,这个以“绿”为主基调的国家超过52%的国土被森林覆盖,约1/4的国土是国家公园。“我们很需要了解如何在不损害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发展。厦门在这方面很有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2007年,厦门大学申报了中国首个海洋事务国际研究生项目。截至今年1月,该项目共招收学生274人,其中约1/3为留学生,来自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这个项目从最初就有鲜明的国际化特色,同时招收国内、国外学生,用全英文授课。目的之一就是把厦门的具体实践作为教学各环节的生动案例,通过人才培养让中国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国际上推广开来,让留学生学成后带回他们的国家,帮助更多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厦门大学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秦华教授说,厦门实践告诉大家,要从更长的时间尺度、从综合全局的视角来看待生态保护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保护和发展是可以双赢的。”

  中国举办的海洋领域培训班也来到了库尔的老家哥斯达黎加。从2005年开始,福建海洋研究所开始承担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外培训。2017年,研究所首次承办了在哥斯达黎加举办的主题为海水养殖技术的海外培训班,参训学员20人。

  “中国的海水养殖技术实用性强,投资少,操作简单,加之养殖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养殖模式容易复制,很受发展中国家学员欢迎。”福建海洋研究所国际交流培训中心副主任陈栩说。

  “第一年培训班结束后,哥斯达黎加对接部门和学员们的反响很好。因为当地渔业培训需求强烈,第二年项目培训人数增加至100人。学员人数太多,所以分成两个班上课。”陈栩说。哥斯达黎加面临减贫问题,沿海的一些渔民原来靠打鱼为生,随着渔业资源衰退,渔民的生计困难。怎么减贫?发展水产养殖是个不错的选项。

  在第二年培训班的结业仪式上,时任哥斯达黎加第二副总统罗德里格斯特地出席,他向来自中国的授课专家表达感谢,表示培训班契合哥发展需求和理念,为哥补齐短板,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助力。

  “一般我们的海外培训班在一个国家只办两年,但是哥斯达黎加希望我们再办一次。”陈栩回忆,中方专家在培训中发现,当地海水养殖与环境保护隶属不同部门,要想发展海水养殖产业,涉及该国不同部门间的协调,所以第三年特别增加一个专题:海洋空间规划与渔业发展,邀请该国相关部门官员都来参加培训,共同商讨海洋空间规划。

  从海水养殖技术到渔业管理,从海岸带综合管理传统领域到海洋空间规划、海洋观测技术,再到海洋管理与蓝色经济发展、大陆架划界,援外培训班的内容根据受援国的需求而制定,也随着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经济发展而扩展。“这些年,海洋空间规划培训班占比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思考海洋可持续发展,他们看到了厦门的成功实践,希望能够学习中国经验。”陈栩说。

  自2005年至今,福建海洋研究所已完成148期援外培训项目,累计培训学员达4400余人次。通过援外培训,助力受援国海洋能力建设,促进国家间海洋各领域交流互鉴,加强海洋国际合作,推动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政府、科技界、国际组织及海洋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

  技术与理念的合作与交流,在许多领域进行着。

  与泰国合作开展沙滩修复。滨海沙滩侵蚀问题长期困扰泰国,著名的旅游景区芭堤雅沙滩一度不足10米宽,“只能摆下一两排沙滩躺椅”。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前部长威切·格森通西率队参观厦门观音山海滩、会展中心海滩等修复工程。“他们非常兴奋,当时就表示要学习厦门沙滩修复经验。”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长蔡锋回忆。此后,海洋三所海滩修复研究团队与泰方进行了数次技术交流,将厦门滨海沙滩养护的理念和经验带到泰国;

  与印尼合作在印尼北苏拉威西建立比通联合海洋生态站。生态站位于“珊瑚礁三角区”中心地带,这片海域面积约占全球海洋面积的1.6%,却是世界1/4海洋生物的家园。生态站建立后,科研人员在这里鉴定出1733种海洋生物,发现海洋生物1新属7新种。印尼国家研究创新署海洋研究中心所长乌迪表示,希望进一步拓展双方的合作领域,期待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更多合作机会。

  …………

  从技术到理念,从发展优先到发展保护并重——“厦门实践体现了环境改善对一个城市经济发展起到的巨大促进作用,真正打通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通道,其中蕴藏的技术和理念非常有借鉴意义。”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说。

  建起一个“朋友圈”,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2004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厦门举办第二次技术创新暨管理抉择国际环境会议。此时,厦门的生态环境保护已取得显著成效——就在一个多月前,厦门刚刚获评“联合国人居奖”。

  参会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协调人维尔勒·范德韦尔德博士非常认可厦门实践。

  “你们为什么不办一个国际海洋周呢?”范德韦尔德对与会的洪华生说,“瑞典斯德哥尔摩每年都会举行世界水周。水周主要是淡水领域的,厦门可以做海水方面的。大家共同探讨解决沿海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这个建议很快被厦门接纳。2005年10月,厦门首次举办“厦门国际海洋城市论坛”,与会代表共同签署了关于全球可持续发展合作的《厦门宣言》,并一致提议在厦门定期举办“国际海洋周”活动。从2007年起,“厦门国际海洋城市论坛”正式升格为“厦门国际海洋周”,每年11月在厦门举办。

  2008年,厦门国际海洋周与斯德哥尔摩水周签署协议,正式缔结为姐妹周。一个关注海水,一个关注淡水,两大活动遥相呼应,成为全球推进水领域合作与交流的两个最重要的平台。

  “加强陆源污染物防治,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蓝色经济合作”“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纵观这些年厦门国际海洋周的主题,作为联系全球海洋政策、技术、决策和行动的平台,厦门国际海洋周已逐渐发展为集海洋大会论坛、海洋专业展会和海洋文化嘉年华于一体的国际性年度盛会。

  海洋领域许多重要的合作在这里开展,许多重要的成果在这里诞生:

  与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等重要国际计划建立有效联动,与“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数字孪生海洋国际峰会在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举行,用数据再造虚拟海洋,为海洋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底座,“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依托厦门国际海洋周平台正式官宣,集结全球顶尖科研力量共同探索深海……

  “厦门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令我深受鼓舞。”2023年11月,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第三次参加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他感慨道,“厦门国际海洋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影响的组织(平台),它在一系列讨论海洋行动的国际会议中真正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今年刚开年,林怀远和他的同事就将筹备2024厦门国际海洋周提上日程。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厦门国际海洋周还多了一项工作:与东亚海域相关会议融合举办。

  东亚海域拥有世界上约1/3的珊瑚礁和红树林,超过15亿居民生活在该地区海岸线100公里以内。这里是在文化、经济、环境等方面最多样化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

  2006年,为了促进地区国家政府和相关机构在海岸带综合管理方面的信息交换和经验分享,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发起成立了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截至目前,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拥有正式成员53个、协作成员4个,覆盖东亚区域10个国家。

  鉴于厦门在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为中国乃至东亚区域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经验,2006年,经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全体成员大会同意,将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秘书处永久设在厦门。

  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的53个成员分布在东亚海域沿岸。“我们共享同一片海,彼此影响,命运与共。我们曾经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发展了自身,是受益者;当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时,我们也希望成为贡献者,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原副局长、厦门市翔安区政协一级巡视员周鲁闽说。

  与东盟国家就海藻产业、海洋保护地网络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与金砖国家联合建设“金砖国家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柬埔寨、印尼、泰国、所罗门群岛等多国海洋主管部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分委会发布“蓝色市民倡议”并纳入共建“一带一路”蓝色合作成果清单……

  厦门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发展蓝色伙伴关系,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修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为解决全球海洋生态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厦门在海洋保护和管理方面的做法和成就,学习厦门的经验,避免走弯路。”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执行主任艾米·冈萨雷斯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我们不仅要促进中国沿海省份之间的合作,还要推动区域内的国际合作。

  “厦门从一个国际项目的参与者,慢慢地成为海洋保护某些领域的引领者。”彼得·汤姆森说,中国在推动生态文明发展方面的许多做法鼓舞人心。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4日 01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