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21:56:07 来源: sp20241127
中新网 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 高凯)在情景交融的叙事中弘扬真善美和正能量,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边疆干部群体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电影《父亲在远方》观摩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办。
电影《父亲在远方》以“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姜万富为原型,讲述了他从上海到昆仑山脚下,凭借精湛医术,在条件艰苦、缺医少药的情况下,43年间成功实施2000多例内外科手术,被各族群众称为“驴背上的白衣天使”的感人故事。
影片突破传统的叙事方式,借助女儿姜欣的视角讲述父亲的故事,以女儿重走父亲走过的路的方式展开情节,塑造真实可信的平凡英雄形象。
章柏青、杨杨、宋智勤、马维干、娜仁花、向云驹、皇甫宜川、覃代伦、张卫、张晋锋、高伟、刘杰、刘京萌等业界专家学者,与严高山、竹子、赵杉、姚国铭等影片主创及出品方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影片的艺术特色。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认为,该片人、文、景、情相交融,情感真挚、表达自然、叙事流畅、表演到位,充满了对情义和奉献精神的赞美,谱写出一曲人间大爱的乐章,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对青年观众具有显而易见的启迪作用,也具有强烈的时代及社会意义。
在电影评论家章柏青看来,《父亲在远方》通过青年人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认同父辈的过程,展现了青年一代的成长。
中国影协民族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知名编剧马维干认为,《父亲在远方》塑造了一位平凡英雄的形象,“姜万富不是叱咤风云的战争英雄,却因40多年默默坚守在边疆的岗位上而同样伟大——他没有干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却通过一次次的护佑生命、救死扶伤,成为边疆群众心中的真英雄”。片中不仅体现了民族团结、家国大爱,还有对新疆山水和土地的爱,以及作为一名医生对生命的爱。
中国民族影视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演员娜仁花认为,《父亲在远方》的艺术风格非常克制,给观众留足了想象的空间,“影片的叙事十分质朴,抒情也特别克制,并不刻意制造矛盾冲突,更没有通过一味煽情提升作品的‘泪点’,而是在很多叙事高潮上点到即止,将余韵留给观众回味,这反而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性,也彰显了主创团队的情怀”。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天山电影制片厂主办,中国影协民族电影工作委员会、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完)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