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5:18:30 来源: sp20241124
近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火了,不少“过来人”在网上调侃“原来自己数理化不好是有病啊”,还有不少家长开始琢磨带孩子去医院诊断……那么,孩子的学习成绩差究竟是什么原因?什么样的情况才需要及时就医?家长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
问题1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学习困难”?
多种原因导致学生“没开窍”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教师 邢超
教书多年,班里出现成绩差的学生并不是件新鲜事,但现在一些家长看到医院开设了“学习困难”门诊便将孩子成绩差与疾病联系起来,真是让我们当老师的哭笑不得。不能否认,肯定有少数孩子的成绩差与疾病有关,但大多数孩子的成绩差恐怕还是在于“没开窍”,至于为什么“没开窍”,其中有很多原因。在此,我以小学数学学习为例,做个简单分析。
第一,认知能力存在多样性。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显著。比如,在学习分数时,有的孩子能够迅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准确地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而有的孩子却对分数感到困惑,难以理解其本质。这种差异源于孩子们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同。有的孩子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较为成熟,能够轻松应对复杂的数学运算;而有的孩子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践来逐步掌握这些概念,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困难重重,进而产生挫败感。
第二,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比如,在学习可能性、24时计时法等知识点时,对数学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探索并应用所学知识,他们会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课后还会主动寻找相关资料进行拓展学习。而缺乏兴趣的孩子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上很容易分心、走神儿,有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效果不佳。
第三,没有找到学习策略与方法。学习策略与方法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样重要。比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点时,有的孩子特别善于总结归纳,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整理数学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由于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这些孩子能够迅速掌握相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相比之下,有的孩子只是机械地记忆公式和法则,尽管看上去很用功,却无法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学习效果自然不好,在学习过程中还容易迷茫和困惑。
第四,和家庭与社会环境有关。家庭与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举例来说,在学习认识钟表、统计与概率等知识点时,一些家长会配合老师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点应用于生活场景当中,比如指导孩子在实践中学习读取钟表时间,这样孩子就会学得比较快。但有的家长却忽略了这种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认为学习就是让孩子学习老师在课堂教的知识,孩子缺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习可能就会“慢半拍”。
实际上,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孩子学习成绩差有很多原因。想要提高成绩、改善现状,老师和家长需要帮孩子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事实证明,很多孩子成绩差只是在某个学段的表现,一旦得以改善,还是有不少“逆袭”的例子的。
问题2 怎么看待学生偏科?
偏科未必是洪水猛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牟成梅
所谓偏科,是指在学术领域内,学生对特定学科学习展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成绩,而在有的学科的学习中则成绩平平或较差。偏科是学生在各个学段都可能存在的现象,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表现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明显。
通常,造成偏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学习兴趣缺乏,这可能是学生对学科的教学方式不适应,也可能是学科内容枯燥或者与授课教师关系不融洽等原因造成的;二是学科有一定难度,学生没有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三是前期学习中某些知识点没掌握好,导致后续学习跟不上。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偏科不是无药可救,可以从三个方面扬长避短:
第一,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制订适合自己的学科学习规划。例如高中选科,学生需要充分了解当下高考的选科规则,确定适合自己的选科方案,明确自己的学习和发展之路,不必强求面面俱到。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发挥优势,避开短板,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二,遵循规律,合理安排,逐步提升学科学习的获得感。偏科现象固然需要我们足够重视,但学习毕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纠正偏科的过程中,最忌讳“拆东墙补西墙”,盲目地将时间、精力都一味地投入到弥补短项,影响了优势学科的学习,导致长项不长,短项依旧。正确的做法是:通过了解学科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以及学科的魅力所在来培养兴趣;主动与授课教师交流,表达自己的困惑和需求,寻求老师的帮助和建议;尝试寻找其他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学习软件等,丰富学习的方式和途径;加强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与沟通,改进学习方法;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逐步攻克薄弱知识点。
第三,心理干预,提升信心,选择适合自己的未来发展之路。中小学高年级的偏科现象较低年级更明显,也更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与帮助。家庭和学校可以适时开展一些针对偏科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干预,帮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为学生终身成长负责。
当然,偏科也不一定是洪水猛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多数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不可能完美。古往今来,很多名家也都是典型的“偏科生”,但偏科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成就。因此,偏科这个问题应该理性看待,如果能够采取积极方式走适合的学习之路,孩子未来的人生会很精彩。
问题3 “差生”家长该做些什么?
寻找积极因素为孩子赋能
海淀教科院德育心理中心副主任 陈尧
期待自己孩子的成绩优秀,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学霸”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孩子都会经历一个“差”的阶段,无论这个阶段是长还是短,每位家长都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带给孩子正能量,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反之,则会给孩子注入负能量,说不定成绩会越来越糟糕。那么,家长到底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差成绩呢?
首先,当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不满意的时候,先要冷静下来,寻找其中的积极因素。其实,所谓的不满意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孩子持续不断学习的动力源泉。家长需要关注的是这个不满意是否在孩子的心理承受范围内,让压力维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无论孩子的成绩如何,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孩子赋能,以防止过大压力击垮孩子学习的信心。家长要积极肯定孩子争取自我突破的成长态度,肯定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天赋,肯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有效付出,这样,孩子才能坚定信心,不断争取进步。
其次,家长不要因学习成绩而影响孩子的重要人际关系。很多家长习惯性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己的孩子,但其实这样做孩子首先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不信任,会降低孩子的自我评价,也会增加孩子自身对于同龄榜样的不满,这对孩子支持性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不利的。同时,也不要过分夸大暂时的成绩不佳,这样会给孩子的前途发展、在学校中的声誉等带来灾难性后果。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增加孩子的学习动机,但是这种动机在未来可能会增加孩子在与他人建立合作关系、遇到困难时寻求他人帮助等方面的困难,过分关注成绩不佳带来的附带威胁会增加孩子的精神内耗,进而导致孩子投注到学习上的精力减少,总体来说是弊大于利。
最后,家长要科学地认识孩子的学习成绩。学生学习成绩同时受到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加工和知识应用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孩子在不同领域的能力发展有客观差异,很多因素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差异性和波动性。但是,成绩的好坏是个人的主观判断,对于同一个成绩,不同孩子、家长的满意程度是不一样的。面对学习,家长和孩子要在期望值上形成统一,站在同一立场面对学习之路上的挑战,分析孩子的优势特长,不断优化孩子的学习过程,最终实现孩子的健康成长。
问题4 “学习困难”到什么程度需要上医院?
孩子出现六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北京东区儿童医院 张慧
近年来,我们医院开设的“学习困难”门诊吸引了不少家长带孩子来寻医问药。所谓“学习困难”,是指一种或多种基本心理过程障碍,包括语言使用、说话、书写等,使人在听、读、写或数学计算等活动中表现出不完整的能力。虽然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孩子学习状态不好和学习成绩不好,但医生眼中的“学习困难”和家长认为的“学习困难”是有差别的。
首先,“学习困难”的孩子常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些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和上课的时候容易分心、发呆,写作业会畏难、不仔细、经常写错,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其次,“学习困难”的孩子可能有特殊的学习技能发育障碍。有些孩子智力正常,但在某项特定的学习能力方面存在问题,如阅读障碍、书写障碍、计算障碍。这些孩子听课、说话都没问题,但阅读时丢漏多,反复练习也不能流畅,记忆字词困难。
第三,“学习困难”的孩子可能具有“学校适应障碍”“焦虑抑郁”等,或者具有一类神经发育障碍,如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智力障碍等。这些孩子的问题就不光是学业问题了,其社交、独立生活、伙伴关系等都存在问题,甚至会对学校生活和成长造成困难。
那么,孩子出现什么样的“学习困难”需要及时就医呢?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阅读理解、读写词语句子方面存在明显困难。例如阅读时经常读错,出现漏字、加字,读后不会归纳主题。在书写时出现字写反、笔顺写错;写作业时不会写或明显乱写,纠正后仍会写错。二是在识数、数字运算方面有明显困难。例如简单的计算错误、运算法则混乱等。三是智力水平正常,但成绩没有达到同龄人或相应年级的平均水平。四是常常情绪失控或有行为问题。例如烦躁不安、大吵大叫、摔东西、抓头发甚至伤害自己,幼儿表现为过于爱哭闹或性格孤僻。五是孩子上课听不明白,虽然认真听课,但面对老师的提问回答不上来,在老师的引导、提醒下仍不能作答。六是长期不想上学。如果孩子情况复杂难以分辨,家长也可以记住一个原则:孩子的“学习困难”症状已经持续半年以上,或近期状况反差特别大,就需要到医院进行诊断了。
必须说明的是,“学习困难”门诊并不具备把“学渣”变成“学霸”的功能,更不是简单的“提分”门诊。医生衡量孩子“学习困难”是否改善,成绩不是唯一标准,更为看重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子关系、精神状态等的改善。“学习困难”门诊也不是粗暴地给孩子贴标签。在学习中,孩子成绩有起有落属于正常波动,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正常、异常还是临界,需要进行筛查才能够给出结论,然后给予家长相对明确的指导,这才是“学习困难”门诊开设的意义所在。
分析与思考
要学会承认和面对孩子暂时的平庸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韩宝江
“学习”一词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针对在校中小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是狭义的应用情境,指通过阅读、听讲、观察、研究、实践等途径而获得知识、技能或认知的过程。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主要指向对学校开设课程为主体目标对象的学业掌握程度。“学习困难”大概率会导致“成绩差”,而“成绩差”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学习困难”,二者之间存在因果与关联,需要具体分析、区别论证。
我们说一个在校学生“学习成绩差”,通常直观表现为课堂学习状态低迷、反应迟钝、参与度不高,各学科作业质量及学业检测结果薄弱落后。出现这些问题,学生自身多有以下问题:首先是知识基础。前期知识学习和积累不足,新旧衔接上存在困难,积重难返。没走好就想着跑,基础不牢固,持续跟进乏力。其次是方法习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入门路径,不善于整理资料、归纳总结,眉毛胡子一把抓。以熬夜耗时“加量加价”自我感动,课上疲惫懈怠而恶性循环。关注答案结果而忽视思路和方法,不能较好地落实教师学习要求等。第三是兴趣投入。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学业不用心,敷衍拖延,磨蹭应付,得过且过。缺乏激情,不愿意参加合作学习活动。家长需要随时关注孩子的状态,找到问题所在,以便能及时矫正。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因素就是生理基础——智力水平,表现为认知、思维、语言、记忆、观察、计算、律动、创造及应变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素养。当学生出现这种“学习困难”问题,需要进行专业诊断。其中“实”症部分,可能由特定遗传基因突变引起大脑功能异常,如自闭症谱系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矫正。再如某些神经发育障碍会导致大脑信息处理、整合和传递能力受阻,引发认知、行为和社交技能缺陷,需要寻求专业医疗机构提供综合性的评估和治疗方案,以期逐步改善、最大限度减少障碍带来的影响。其中部分“虚”症,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焦虑等,会不同程度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成绩。这些看似相对轻微的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可由专业医疗机构采取行为疗法等配合药物来缓解症状,帮助孩子减少对日常学习及生活的影响。
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有其主观与客观的原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在,一个孩子的成绩可能会随多种因素异动而呈现动态变化、阶段性起伏。学习是一个长线的赛道,其间充满各种变数与潜在可能,比爆发力也考耐力,既看过程也看结果。早慧卓异与大器晚成并存,也不乏“黑马”忽现异军突起。我们要学会承认和面对部分孩子的成绩可能一时或者较长时段内的平庸乃至弱势,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找对方法、补短扬长,最终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积极阳光、本领过硬的国之栋梁。(北京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