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5 02:55:29 来源: sp20250105
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朴素追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聚焦”,其中之一就是“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这顺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平安越来越高的需求。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牵涉更广、难度更大、挑战更多、担子更重,也更具现实意义。其中,社会治理一头连着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冷暖,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关键一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作为“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要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是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随着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社会面临的安全风险和挑战层出不穷,各种风险挑战的联动效应更加明显。同时,全面深化改革越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越复杂尖锐,遇到的干扰就越多、阻力就越大,必定也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更加需要社会治理在体制机制和手段上不断创新。此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希望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这都要求我们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从而更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全问题,更加有效地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为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建设平安中国,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作出顶层设计,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强调善于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细的标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有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推动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例如,我们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中央层面设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省、市、县三级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协调机制。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加强社会治理创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等基层管理机制经验不断推广,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村(居)民小组自治、楼宇自治、小区自治等“微自治”探索不断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蓬勃开展,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我国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让人民群众切实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新征程上,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必须在深化对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把握好关键着力点。要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建引领对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丰富手段载体具有重要保障作用。但党建引领不等于“党建包办”,不能事事处处全靠党员、仅靠党员,否则就无法广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正确认识党建“引”和“领”的作用,既通过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又认真倾听群众意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要更好地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既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的重要目标,也是重要方法。当前,在党组织领导和党员示范带动下,大量社会组织活跃在各个领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完善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机制,加强社会组织规范管理,扩大社会组织有序参与。要把现代科技作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许多地方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运用于社会治理,以治理手段创新驱动治理机制创新,并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我们要用好现代科技特别是新一代数字技术,促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治理,加强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切实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不断增强社会治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让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化,让社会治理更具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安全需求。
(作者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5日 09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