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活20多万棵树 改造2400亩沙地(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发布时间:2024-12-12 19:42:08 来源: sp20241212

  侯贵在察看树木长势。   本报记者 刘洪超摄

  清晨,家住辽宁省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的侯贵老人早早起床,拿起镰刀,挎上篮子,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

  树林里虫鸣鸟叫,杨树、松树等遮天蔽日,树下生长着各种灌木和杂草,野花点缀其间。侯贵年过七旬,常年走在沙窝子里,却能健步如飞。

  20多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刘家村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彰武县,风沙大,一碗米,半碗沙。”这是村民们常常念叨的一句顺口溜。“那时候,村子三面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沙丘,乡亲们当天种下的种子,第二天不是被吹走,就是被掩埋。”侯贵说。

  “再不想点办法,别说种地,就连咱村子都会被黄沙慢慢吞噬。”2001年,侯贵在这片沙丘深处一个背风的地方,盖了一间小土房,“除了背风,关键是这里打井能有水。”

  为响应国家号召,侯贵主动承包沙地,植树造林。他收拾好被褥,带着地瓜、土豆和苞米面,提几把铁锹搬到了这里。“当时我和孩子们极力反对,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送点东西都要步行翻过好几道沙丘,走上一个多小时。”侯贵的老伴李树媛回忆道。

  树苗价高,侯贵就买来种子,将泥土掺杂着肥料种在搜集来的盆子里培育;挖好的树坑没有土,他就把自家菜园的黄土装进化肥袋子里往这背;种下的树要及时浇水,他就挑着扁担用水瓢浇……

  第一年,侯贵种下了400多棵杨树,因为一场大风被连根拔起,“现在回想起来,不少树都是种了三四回才能扎下根。”

  家里不多的积蓄让他都换成了树种,可是2000多亩的沙丘,几百棵树苗只是杯水车薪。钱没了,老侯选择去贷款,可银行评估了他的家产,只能贷给他1.1万元。就在这时,他听说省农科院有林业专家擅长扦插育苗,便坐了3个多小时的大巴车,来到省城学习技术。

  “每年3月初从树上取下枝条修成10多厘米长的小段,插到大棚里,气温升高后,将其种到地里。”如今,老侯俨然一名林业专家,向大伙介绍经验。为了寻找适合扦插的杨树枝条,侯贵拿着镰刀转遍了周边所有村屯。就这样,围绕着侯贵的小土房,一棵棵树苗扎下根,沙丘中的绿色一圈圈扩大。侯贵在2400亩沙地上,种活了超过20万棵树。

  “这些是今年种下的油松苗,必须提前浇水。”3个多小时的巡山结束,侯贵脱掉胶鞋,赤着脚收拾起水桶和水管。300多米长的水管共有8段,侯贵用铁丝将每段连接固定,开始浇灌小油松,“我习惯赤脚干活,要不然一双新鞋也就穿10多天。”

  穿的是旧衣服,吃的是苞米粥配上地瓜、土豆……为了照顾侯贵,前些年李树媛也搬了过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这里通了一条土路,架了电线,四处漏风的小土房也变成能烧炕的砖瓦房。

  “上午巡山时,我发现围栏被破坏了,要趁早修好,不然牛羊又要进来把草啃了。”吃完午饭,刚刚休息了一小会儿,老侯又拿着铁丝出了门。为了防止牛羊啃草,侯贵又自掏腰包买来木头及铁丝,在林地周围围起来一道防护网。“这里是树木草儿安全舒适的家。”老侯笑着说。

  不忙的时候,老侯吃完晚饭总要到屋子后面的育苗地去看一看,元宝枫正茁壮成长。“这些年,我种的树种单一,有些树出现病虫害。这不,我又琢磨着种点樟子松、元宝枫等耐旱抗病的新树种,让这片沙丘一直绿下去。”

  23年来,不少人想向老侯买那些早年种下的树。“我种树不是为了赚钱,只要走得动,我就要一直把树种下去,等到有一天实在走不动了,我也要把这片林子捐给国家!”他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2日 14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