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5:23:51 来源: sp20241201
尺素金声 | 我国制造业企业首次突破600万家,三个积极趋势值得关注——从十个新数据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底座①
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日前发布数据: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制造业企业总量首次突破600万家,达到603万家,比去年底增长5.53%。
增长5.53%,这个数字本身不是很大,不过,这一增长,是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取得的,是“正视困难、坚定信心”的具体体现,更是“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的具体体现。
进一步分析,有三个积极趋势值得关注。
趋势一:中国制造在长“高”。
在超过600万家制造业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企业达51.53万家,与2023年底相比增长了6.35%,占比则从去年底的8.48%提升至8.55%。这表明,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态势明显。
随着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我国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辽宁改造升级沈机、沈鼓等一批“老字号”,江苏实施传统产业焕新“五大行动”,更多制造业企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外贸“新三样”出口突破万亿元,连续16年光伏组件产量全球第一,产业竞争新动能加速形成;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建设,量子通信全球领先,人工智能大模型百花齐放,更快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一个更加健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长“高”的不仅有“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更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截至6月底,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2万家。一大批创新能力强、专业化水平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从“小而多”迈向“精而强”,成为制造业发展壮大的“潜力股”“生力军”。
趋势二:中国制造在变“强”。
前不久发布的中国500强企业榜单中,制造业企业达到264家,数量超过一半。2012年至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34.4万家增加至48.2万家,数量大幅提升。
自2010年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后,中国制造业发展连续迈上新台阶。2012年至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长到39.9万亿元,总体规模占全球比重超过30%,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稳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适度超前部署信息基础设施、快速布局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动制造强国建设。
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实施“百链韧性提升”行动,四川实施“智改数转”行动、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步伐,上海建设产业先导区、打造未来产业生态集群……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加大投入,扶优扶强,有力促进中国制造拓展新空间、焕发新活力。
趋势三:中国制造更“均衡”。
“均衡”体现在区域布局上。今年1至8月,中部地区新增制造业企业6.97万家,与2023年底相比增长6.55%,与其他地区相比增幅最大;西部地区新增制造业企业3.76万家,与2023年底相比增长5.23%;东北地区新增制造业企业0.99万家,与2023年底相比增长3.87%,这表明,从区域分布看,中国制造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均衡”更体现在产业布局上。超600万制造业企业,大小不同、类型各异,分布在千行百业,布局在产业链上下游,相互竞争又彼此合作,量大面广、梯度发展的大中小企业携手发展,筑起共生共赢的新型产业生态,也共同构成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形成我国工业“体系全”“品种多”“规模大”的独特竞争优势。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1.7%,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这是中国经济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得先机、占据主动的坚实基础。
纵览全球,工业化是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制造业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看,仍处在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突出短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任重而道远。保持工业门类的完整性,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坚持自主创新,产业体系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将不断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实力和底气将更加充足。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