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5 01:03:35 来源: sp20241225
六盘山壮阔的林海。资料图片
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的红梅杏迎来采摘。资料图片
宁夏六盘山区的村民在林下养殖中华蜂。资料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打开中国地图,被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三大沙漠、沙地夹击的宁夏,好似嵌在沙海中的“半岛”。因常年干旱少雨,自然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可利用林地资源匮乏,扩绿、兴绿、护绿一直是宁夏大地上的“必修课”。
数据显示,“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宁夏森林覆盖率由2.4%提高到了11.35%,实现了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国土增绿的同时,林业如何增效?农民怎样增收?
近年来,经过以林地承包经营到户、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为核心的两轮改革,宁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迈入“增绿提质、以林养林”的3.0时代。近日,记者深入宁夏多地采访,探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
确权登记 农民吃了“定心丸”
夏季的宁夏六盘山区,碧峰千叠翠相连,绿水悠悠绕山转。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中庄村的山坡上,山桃、山杏即将迎来硕果挂枝。“造林到底是有甜头呢!不光荒山变绿了,一亩山桃、山杏一年有两千元的收益,况且现在林权不动产权证书也到手了,能抵押能流转,心里踏实多了。”村民杨秀荣感慨道。
杨秀荣的“踏实”最初源于一本“山林地确权明白书”。彭阳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退耕还林面积达到70万亩左右,且已全部确权到户。自2017年开始,宁夏将林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可换证工作却遇到了麻烦。
“按照不动产登记系统一宗地一本证的登记规则,退耕还林地换发不动产证存在‘一户多证’的问题。”彭阳县林业和草原局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张伟正坦言,退耕还林地大多比较分散零碎,东山两亩、西山三亩,一户可能有好几宗地,光颁证就得十几本。
换证难造成林权流转交易难、抵押登记贷款难,引发农民对手中林权稳定性的“不托底”。为解决“一户多证”问题,彭阳县在全自治区首创“山林地确权明白书”,将多宗退耕还林地的不动产登记信息汇总到一本“明白书”上,确有抵押贷款需求的农户,再申请办理抵押林地的不动产权证书。
当时,“山林地确权明白书”虽然暂时破解了“一户多证”难题,但依旧无法直接申请抵押贷款。为此,宁夏林草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及时协调沟通,不断优化完善不动产登记系统功能,最终促成全自治区林权不动产登记实现一本不动产权证书可以记载多宗林地权属。
“一本‘明白书’变成一本不动产权证书,农民真正吃下了‘定心丸’。”张伟正说。
在吴忠市盐池县,“大证”与“小证”相结合的办法,迈出了盘活森林资源的第一步。
“以前,林地确权到每家每户,太零碎了,想进行规模化的流转和抵押,只要一户不同意,这事就办不成!”盐池县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永胜说。
2023年,盐池县在推进林权不动产登记时,以自然村集体林地联户承包经营合同为依据,登记村民共有林地的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颁发一本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即“大证”)。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再将“大证”中村民共有林权量化为股权,由合作社给农户颁发股权证(即“小证”),农民持“小证”可以享受分红。
“分利不分林,林权变股权,村民变股民,我们还借机建立全县林地确权登记的档案和数据库,进一步解决地类重叠、权属交叉的问题。”郭永胜告诉记者,不少村子通过将零碎的集体林地打包,与有高效经营能力的企业合作,发展林地适度规模经营。
据统计,目前全自治区林地确权面积1371.11万亩,确权率为93.1%,颁发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27911本。
金融赋能 林业资源“可变现”
炎炎夏日,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双泉村的南山农场迎来不少避暑纳凉的游客。农场负责人李永平带着工人在林子里忙碌,准备在林下种植黄芪。“有了休闲农业还不够,我们还计划依托现有的林地和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李永平的底气,就是林权不动产证抵押贷款带来的资金支持。
20多年前,南山农场还是一片村集体荒山地,当时,政府鼓励植树造林,李永平承包了200亩地种柳树、刺槐、落叶松等。随着林子慢慢长起来,2015年前后,他开始发展林下养鸡、湖边垂钓、林家乐,正打算进一步做大生态观光农业时,资金周转却遇到困难。
林权可以抵押贷款的消息,让李永平眼前一亮。“2023年年底,我申请换发林权不动产权证书,林草局还帮着联系,从固原农村商业银行贷了30万元,半个多月,资金就下来了。以后可以随用随贷,灵活方便得很!”李永平笑着说,没想到林子也可以“变现”了。
集体林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林产品供应基地,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阵地,也是提升碳汇能力的重要载体、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和雨水充沛、立地条件好的南方地区相比,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林木种植和管护成本相对较高,林业生产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我们一直在探索使国土披绿的同时如何实现林业增效,金融赋能就是很好的突破口。”宁夏林权服务与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朱莉华说。
2021年以来,宁夏将林权抵押贷款融资纳入金融支持农业发展范围,建立林业金融支持体系,构建“政府+银行+担保+保险”的林业金融服务机制。鼓励开发适合山林地经营权特点、经营者愿意借贷、金融机构敢于放贷的金融产品,有效解决山林资源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中国枸杞之乡”中卫市中宁县,荒山地上的枸杞林凭借拿到的“身份证”,让“融资难”迎刃而解。“过去,我们开发荒山地种枸杞,因政策不明、手续不全,一直没能办不动产权证书。林草部门了解到困难后,积极协调帮助企业办理不动产权证书3本,登记经营权面积1224.5亩,抵押贷款3000万元,一下子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宁夏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聂正宝说。
点“林”成“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中宁一家农场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全自治区首单商业性林业碳汇价值保险,保单面积8600亩,价值111.6万元,开启了商业保险认定碳汇价值的先河。石嘴山市惠农区创新探索“林票”运行机制,对权属无争议林地,以造林成本为主要依据颁发“林票”、确定“林票”价值,实行工业能耗与林票换购机制,推动林木资源就地变现。
在金融赋能下,目前,宁夏林权抵押贷款余额8亿元,有力撬动了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建设。
以林养林 农民鼓起“钱袋子”
深化集体林改的目标是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但长期以来,受“人种天养”的自然条件限制,不少人守着森林资源“空嗟叹”。
如今,六盘山区日渐兴旺的林下经济证明,山林资源是“财富”不是“包袱”。
5月24日早上5点多,固原市泾源县香水镇暖水村村民惠文杰顾不上垫肚子,就匆匆赶往邻近的米岗村菌菇种植园区。“第一茬出菇,可不敢马虎了。”今年第一次在林下试种菌菇的惠文杰,既紧张又兴奋。
惠文杰介绍,他所在的暖水村与周边三个村子成立了党建联盟,整合退耕还林地,布设了3000架林下菌菇架,镇上还派来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农户种植技术。“我自己就种了2万棒,一棒能产1斤多菇,可以连续产四茬,这两天一等菇每斤能卖到6块钱,效益很可观呢!”惠文杰说。
香水镇财经中心主任安永建告诉记者,近两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林草、科技等部门协同推广下,镇上盘活退耕还林地,在林下种植菌菇、中草药等,打造了米岗片区“百亩林下特色菌菇种植样板区”和“千亩道地中药材种植区”,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蹚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林下“掘金”的路子越走越宽,林菌、林禽、林草、林药等越来越多“以林养林”模式逐渐得到推广。
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尝到了绿水青山的“甜头”。“合作社牵头整合村上2100多亩退耕还林地,在林下养鸡、养蜂,种黄芪、芍药,又整合各部门扶持资金开发窑洞宾馆、采摘基地、生态旅游等,创收7300多万元,脱贫户深度参与产业发展,户均收入1.6万多元呢。”龙王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心雨林下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焦建鹏说,2023年,合作社还拿到自治区林下经济补助资金60万元。
据了解,宁夏专门设立林下经济专项补助资金,引导工商资本进山入林,2023年以来下拨补助资金3000万元,直补到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吸引社会资本投资5.5亿元发展林下经济。
目前,全自治区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258万亩,实现产值7亿元,培育林下经济基地50余家,林下经济从业人数5.9万人,林下产品种类已发展为9大系列、20多个品种,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发展。
“作为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关键一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力促进了国土增绿、林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激活林业发展内生动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自新说。
(本报记者 张文攀 闫磊)
(责编:温璐、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