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罢工之争折射美国产业升级之困

发布时间:2024-11-30 07:53:09 来源: sp20241130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工人大罢工日前暂时平息。劳资双方就工资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同意延长主合同至明年1月,其间继续展开谈判,港口自动化问题成为双方下一步博弈焦点。

回顾美国港口罢工历史,自动化一直是劳资双方除薪资外最关切的议题之一。工会担心码头工人饭碗被机器取代,借由罢工等长期抵制港口自动化;资方担心劳资纠纷进一步推升运营成本,希望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更迫切地推动自动化。在双方纠缠不休及政治干预乏力背景下,美国港口错过技术创新浪潮,运营效率与其他国家差距逐步拉大,并在罢工等影响下不断给供应链乃至美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10月1日,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30多个码头的数万名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涨薪,反对港口机械设备自动化。新华社发(劳承跃摄)

10月1日,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30多个码头的数万名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涨薪,反对港口机械设备自动化。新华社发(劳承跃摄)

成本与生计之争

美国港口劳资纠纷由来已久,主要聚焦两个方面——薪酬水平和港口自动化。在码头工人和工会看来,薪酬关乎赚多赚少,自动化可能意味着饭碗不保。因此,美国港口历史上的重大技术升级,大多会引发劳资矛盾升级。

最典型的案例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货船装卸作业主要依靠码头工人,耗时长、风险大,与之对应的是人工成本高。由于过于依赖人工,港口运营效率受到工会制约,资方不得不迫于工会罢工压力而支付高额薪酬。直到集装箱出现后,装卸时间和人工需求大大减少,这一局面才出现转变。

美国《纽约时报》这样描述集装箱给港口带来的变化:“1956年4月的一天,当地官员聚集在纽瓦克港见证第一艘集装箱船起航,庆祝美国港口效率提升的一个里程碑……代表东海岸码头工人的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一名高管却惊恐地看着这一幕,表示他想击沉这艘船,并用脏话来强调他的观点。”

据记载,当第一艘船从纽瓦克启航前往休斯敦时,人工装载货船的成本接近每吨6美元,但在集装箱广泛使用后很快降至每吨16美分,其中大部分节省自人工费用。

出于人工成本控制考虑,港口运营方力推技术升级和设备自动化,码头工人的数量也随着集装箱的普及而减少,成本与生计的矛盾在自动化这个问题上日益突出。在最近的美国港口劳资纠纷中,工会核心诉求之一就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自动化”,甚至还包括可能减少或取代人工作业的半自动化。

10月初,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与资方达成初步协议,码头工人虽然实现涨薪62%,但工会方面关于禁止港口使用自动化设备的诉求未得到满足,将在下一轮谈判中继续讨论。

10月1日,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30多个码头的数万名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涨薪,反对港口机械设备自动化。新华社记者刘亚南摄

10月1日,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30多个码头的数万名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涨薪,反对港口机械设备自动化。新华社记者刘亚南摄

变革与守成之困

最近这次罢工,令美国港口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暴露在外界聚光灯下。美国《华尔街日报》用“糟糕”来形容美国港口的运营效率,“落后”是不少经济学家对美国港口的普遍评价。

世界银行根据船舶在港口停留时间编制的2023年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显示,全球港口效率前50名中没有一个美国港口。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港是美国运行效率最高的港口,在全球仅排第53位。这一榜单中,全球运行效率排名第一的港口来自中国。

不少专家认为,自动化有助于提高安全性、解决供应链问题,美国港口效率有充分的提升条件和空间,却面临巨大阻力。工会方面认为,技术进步可能威胁工人岗位。比如,位于西海岸洛杉矶和长滩的两个航运码头,大约40%的进口货物是通过集装箱运抵美国,自动化水平提升导致大约1.3万个工作岗位中有近5%被替代。

《华尔街日报》在一篇评论中说,港口工人不欢迎任何能够使船舶装卸速度更快、更安全、更高效的技术进步,例如更智能的起重机、闸门和只需更少工人操作的集装箱搬运卡车。“他们不希望提高生产率,但希望得到更高工资。这在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中是不可持续的。”

事实上,自工业革命推进机器大生产以来,对技术取代工人的担忧一直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数字经济实验室主任埃里克·布林约尔松表示,工业革命以来,阻止自动化的努力往往都失败了。

“与生产力作斗争是一场必败之战。”《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看看那些英国矿工的结局,他们以为可以反对关闭无利可图的煤矿,保住自己的工作。一个世纪前,英国纺织工人也曾反对引进机械化织布机。”

劳资纠缠最终令双方都陷入困境:一方力推自动化却创新受阻,港口技术水平整体滞后;一方力保就业岗位而视技术为洪水猛兽,却挡不住技术升级的时代潮流。

10月1日,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30多个码头的数万名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涨薪,反对港口机械设备自动化。新华社记者刘亚南摄

10月1日,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30多个码头的数万名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涨薪,反对港口机械设备自动化。新华社记者刘亚南摄

“小账”与“大账”之别

技术进步与就业岗位真的是无解的矛盾吗?不少专家给出否定回答。他们认为,创新可以提升效率,同时做大蛋糕,弥补岗位损失并令相关方受益。在美国港口罢工事件中,相关方聚焦于自动化负面冲击的“小账”,却看不清技术进步的“大账”。

工会与自动化的斗争同样在其他行业上演。去年,覆盖电影、电视领域的美国编剧工会举行持续数月的罢工,要求更好地保护行业免受人工智能冲击;大约同一时期,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举行罢工,抗议自动化可能导致汽车工人失业和工厂关闭。

“反对自动化非常短视。”布林约尔松说,美国港口自动化程度严重不足,应该大幅提高而不是降低,让码头工人、消费者和企业都受益,“自动化创造了价值,让蛋糕变得更大,带来双赢空间”。

《华尔街日报》报道,工会通过组织罢工抵制其他国家正在采用的自动化设备,虽然旨在保护数万名码头工人的利益,但会损害美国经济和港口以外的数百万美国工人岗位。

摩根大通此前分析认为,大规模罢工每天给美国经济带来的损失高达50亿美元,约占美国日均国内生产总值的6%。此外,罢工带来的商品转运还会加剧其他港口拥堵,造成货物延误、供应链紧张和运费大幅上涨。

除行业自身外,美国政府应对劳资纠纷以及罢工风险同样左右为难,真正关注的是“选票账”,而不是经济“大账”。

劳工是美国民主党的关键选民群体。在美国大选日益临近的背景下,美国总统拜登虽有权力阻止工人罢工、避免更大经济损失,但始终慎于出手干预。《纽约时报》报道,拜登自诩历史上最支持工会的美国总统,两年前因援引法律阻止铁路工人罢工而激怒工会活动人士,因而在此次干预罢工问题上更趋保守。港口劳资双方初步协议若不能转化成长期合同,后续罢工风险仍将给美国经济前景蒙上阴影。

(责编:林凡巽、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