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观察: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引导智能向善?

发布时间:2024-11-28 03:29:33 来源: sp20241128

   中新社 浙江乌镇11月9日电 (尹倩芸)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8日正式开幕,互联网行业再一次进入“乌镇时间”。今年,与会各方的目光依然聚焦于人工智能(AI)。

  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领衔新一轮技术热潮,许多企业积极部署人工智能技术,工业部门对人工智能的应用需求急剧增加。据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对全球经济贡献可高达15.7万亿美元。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全体会议上提出,AI正由助力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辅助手段,升级成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

  人工智能正在实现新的跨越,新技术快速迭代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新风险。人工智能引发的科技伦理、知识产权、隐私保护等问题带来社会忧虑,让人们意识到这可能成为一种“恶”的技术。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计算机系教授朱军也提到,大模型的发展并没有缓解安全的问题,而是在原有人工智能技术所固有的风险基础之上带来新的风险,由此形成叠加效应。

  与此同时,风险防范却并未来得及跟紧步伐。在全球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中指出,当前全球人工智能的相关指引和应用规范仍具模糊性与滞后性。

  因此,如何让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安全有序的轨道上行驶,引导智能向善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共性问题。

  对此,“韩国互联网之父”、韩国科学技术院荣誉教授全吉男表示,人工智能将持续存在,其治理至关重要,人类亟需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理措施。“我们不希望人工智能这项新技术的使用进一步加剧数字鸿沟。”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兰曼瑙斯卡斯直言,只有合作才能让技术更好发挥作用。

  中国已先行一步。今年10月,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下文称“倡议”),为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兰曼瑙斯卡斯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提到,国际电信联盟赞扬中国在数字转型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其中正包括这一倡议。

  倡议的首要核心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曾毅指出,“以人为本”区别于“人类中心主义”,是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服务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在接受采访时再一次强调控制论鼻祖维纳的名言“人有人的作用”。在他看来,人始终是人工智能的高度、广度和宽度的决定者和主宰者。由此看来,人工智能时代,更需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凝聚共识加强合作,让人工智能应用得以走在向善的轨道上。(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