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1:00:59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网 兰州1月31日电(戴文昌)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甘肃省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帮扶中,发挥部门间“大数据比对”和基层工作人员“铁脚板摸排”作用,提升社会精准救助“温度”和“广度”,让符合救助条件群体在幸福“接力”中过上好日子。
如何让幸福“接力”?仍然是低收入人口关注的话题。31日,甘肃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进行解读。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兜底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甘肃省通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将预警信息自动推送至市、县民政部门和乡镇(街道),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把需要救助帮扶的低收入人口找出来,纳入到动态监测体系当中。
甘肃省民政厅副厅长常正虎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线上,该厅会同有关部门打通数据壁垒,做到数据共享,通过数据比对发现困难风险并作出预警;线下,依靠基层工作人员走访入户发现困难群众并核实困难风险预警信息,在信息平台中形成“一户一条救助链”,实现社会救助的智能化、精准化。
低收入群众,有的面临基本生活问题,有的在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所遭遇的困难程度、困难情形各不相同。
甘肃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王硕明说,该省瞄准因病、因学、因残、因失业等主要返贫致贫因素,每月对监测对象身份信息和致困信息开展跨部门交叉比对打分,将得分情况由低到高依次界定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预警级别。
在医疗救助方面,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享受医疗救助定额或全额资助。甘肃省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处长王顺成说,此外,经过医保部门“先保险、后救助”后,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仍然超过6000元以上的人员,超出的费用可纳入“一站式”二次救助,救助比例为70%,救助额度上不封顶。
图为甘肃临夏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工人正在制作砖雕。(资料图)艾庆龙 摄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处长陈瑞说,对有创业意愿且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正常运营1年以上的,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从事个体经营的,可按规定申请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不超过3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创办小微企业的,可按规定申请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不超过4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对符合条件的创业担保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2023年通过线上大数据监测与线下“铁脚板”核实,甘肃省共发出各类监测预警信息56.16万条,对符合条件的9.36万户困难群众落实了相应救助。(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