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7:51:20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社 北京11月20日电 题:华侨谈中企与安哥拉工业重建:授人以渔 民生为先
作者 刘洋
11月20日是非洲工业化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非洲各国一直在工业化的道路上探索。但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以及单一经济结构的制约,非洲的工业化进程漫长而曲折。
“非洲许多国家都提出了工业化愿景,以期改变依附性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独立和自主发展。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到非洲的工业化进程中,我所在的安哥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非民间商会副会长许宁日前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表示。
授人以渔 迈向自主化生产目标
1999年,许宁经朋友介绍从北京来到安哥拉探看铝合金贸易市场。彼时,距离安哥拉内战结束还有3年时间。
满街铁皮瓦造的房子,到处是手持枪械的士兵以及讨要钱和食物的孩子,这是许宁对安哥拉的初印象。在他落脚的地方,水电供应全靠水车和发电机,夜里枪声不断。
“我刚去的时候地雷比人多,老百姓没法种地。”许宁说,连年累月的内战导致安哥拉物资极度匮乏,食物依靠进口,物价极高,在殖民时期发展出来的工业基础也消失殆尽。
内战结束后,安哥拉政府致力于维护国家安定和重建工作,中国向其伸出援助之手。在安哥拉做贸易的华人和中国企业也开始转型涉足制造业,开办水泥厂、电线杆厂等,以降低关税和运费导致的高昂进口价格。
许宁表示,战后的安哥拉面临制造业生产空白,中国企业的进入使得工业用品规模化生产初具雏形。此前,当地的建筑用砖基本靠百姓在自家院子里用水泥模具制作。中国投产的水泥厂通过机械化生产实现了量产,降低了重建工作的成本。本土化生产也增强了当地应对国际运输费用高涨的能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葡语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尚金格也是见证安哥拉工业化进程的一员。2009年,尚金格随一家中国企业来到安哥拉进行房屋建筑工程、供水设施等公共基础项目建设。在他看来,安哥拉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从最初的生活用品小作坊,到大型工厂的投入建设,再到近年来矿产加工等重工业项目实施这几个阶段。
“在这几个阶段,中国企业始终充当重要角色,以合作的方式,将技术、经营理念等传授给当地人,帮助他们实现自主生产。”尚金格说,工业的引进帮助安哥拉提高本土化生产能力,也迎合了当地政府对“安哥拉制造”从零到有的需求,同时缓解了外汇紧缺的问题。
因地制宜 发展“民生型”工业
“当地媒体记者来采访我时,首先问的不是你创造了多少产值、填补了多少工业领域空白,而是你解决了我们多少劳动力的就业需求。”许宁说。
如果说实现工业生产自给自足是安哥拉发展的宏大愿景,那么解决劳动力需求是其在这一愿景下的首要任务。
尚金格告诉记者,各类工业项目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岗位,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当地的年轻人乐于接受中国企业的技能培训,学习一项专门的技术傍身,提高就业竞争力。工厂的管理岗位上也见到了越来越多的安哥拉年轻人,他们通过学习管理经验和模式,摸索本国的工业发展模式。
谈及安哥拉未来的工业发展,许宁和尚金格均认为工业发展要围绕民生展开。安哥拉的工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民生用品供给不充裕,粮食生产、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工业化生产有待提升。此外,安哥拉的工业产业链还未成形,发展单一的零部件制造厂无疑面临市场需求狭窄的风险。因而现阶段的工业发展仍然以产品为导向,逐步健全产业链。(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