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书丨中国人权法学,从“功课补足”到“智慧输出”

发布时间:2024-12-27 13:09:03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北京1月20日电 题:中国人权法学,从“功课补足”到“智慧输出”

  作者 崔白露

  商务印书馆近期出版的《中国人权法学理论构建》,是中国人权法学研究的最新著作。该书通过对中国人权法学一系列基本内容进行学术提炼,以问题提出及其论证的形式,构建起中国人权法学的最新学术化、理论化成果。

  本书作者、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刘志强,长期致力于人权法学、理论法学研究。在二十多年的人权学术研究历程中,其学术路径始终以人权为中轴、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诸多学科包抄及交叉研究,以理论来回应现实问题,用人权理论来表达对人权的理解。

《中国人权法学理论构建》封面。

  人权问题,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从人权法学学科的发展脉络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对“人的尊严”的关注,带来各类人权活动的兴起,人权继而成为各学科研究的重要范畴,如哲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等。随着近代法治国学说日益成熟,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成为国家的应尽职责,基本人权得以成为国家的使命和目标。

  于中国而言,以199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的发布为标志,人权作为一门学问在中国引发研究热潮,并随着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不断丰富发展。作为法学领域的新兴学科,人权法及其派生的中国人权法学,是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持续关注的领域,并逐渐形成了中国人权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方法及其理论体系。

  中国现有的人权法学研究,尽管不乏对学科、学术、话语的持续关注和资源倾斜,却依然存在“拿来式”学术的缺陷,难以形成独立的体系化知识创新。一方面,国际人权话语呈现“西强东弱”格局,中国人权法学亟需冲破桎梏,为中国人权话语提供法理支撑;另一方面,中国人权法学也需要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需要,在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基本理论上完成知识构建,从被动的“功课补足”转变为主动的“智慧输出”,以回答世界和时代的人权之问。

  为此,《中国人权法学理论构建》一书,从理论上梳理中国人权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基本理论,论证了中国人权法学的“人的存在”面相、基础论证范式、概念与话语关联互构,并对中国人权法学的人权话语体系从范式演进、逻辑构成,到体系表达、法理阐释、合作权构造与最大人权问题进行了全面演绎。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人权法学一系列基本内容进行反思与重构,以揭示中国人权法学内在逻辑结构,从而构建出新时代中国人权法学“三个基本”知识体系。

  当前,如何依托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提炼原创性概念,发展中国人权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成为新时代中国人权研究的重要学术命题。作者最后探讨了中国人权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关系,并提出需要对新时代中国人权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保持持续性的学术关注。

  本书的出版,既体现了作者对人权法学的长期思考,也为中国人权法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与视角。(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