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20:36:51 来源: sp20241205
年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折射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的情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多次于春节前夕深入基层,与百姓一起拉家常、话冷暖,贺新春、送祝福。
年俗·年味儿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常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期待融入饮食中,由此形成了各地独特的年俗美食。习近平历次春节前夕的考察,留下了许多与年味儿相关的故事。
2021年2月3日下午,习近平在贵州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苗族村民赵玉学家,同一家人边聊家常边制作当地传统节日食品黄粑。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来到贵州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乡亲们,送上新春祝福。
在苗族村民赵玉学家,习近平同一家人围坐客厅,边聊家常边制作当地传统节日食品黄粑。他亲手用粽叶裹着糯米、黄豆面包好一个黄粑,微笑着说:“祝你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年俗·贴福字
2019年2月1日上午,习近平在北京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32号院,高兴地拿起一幅“福”字,亲自贴到门上,给这里的老街坊们拜年。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2019年2月1日,习近平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祝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祝伟大祖国繁荣吉祥。
在草厂四条胡同32号院,习近平高兴地拿起一幅红底金色大“福”字,亲自贴在玻璃门上,给这里的老街坊们拜年,送福气。他深情地说:“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让我们共同努力!”
年俗·祈福
2014年1月27日上午,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乡)冬季那达慕“五畜祈福”仪式上,习近平按照蒙古族习俗,用无名指蘸上银碗盛着的鲜牛奶弹了三下,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人民幸福安康。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2014年1月27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乡)白雪皑皑,旌旗飘扬,牧歌悠扬,牧民们身着盛装,骑着马,开着车,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冬季那达慕。习近平同牧民们一起,观摔跤,看赛马,听长调,赏歌舞。
在传统的“五畜祈福”仪式上,习近平按照蒙古族习俗,用无名指蘸上用银碗盛着的鲜牛奶向外弹了三下。然后说,我借“五畜祈福”寓意,祝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草畜兴旺。让我们继续弘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同心同德努力奋斗。祝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各族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专家解读】探寻年俗文化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洪向华:中国的年俗文化是一部蕴含着深厚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的史诗,承载着中华民族儿女对家庭和睦、国家昌盛的美好愿景,是传承民族文化、表达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于民间,流传至今,已成为我国春节庆祝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包饺子、赏花灯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我们要注重文明传承,坚定文化自信,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传统文化。要深入挖掘年俗文化的内涵,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弘扬家庭美德,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肖聪聪、实习生宋思葳)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