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0:20:44 来源: sp20241230
在江西新余市,一座废弃已久的矿山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悄然蜕变。湛蓝的天空下,白云缭绕着古色古香的古镇,舒展的枝桠随风摇曳,草色葳蕤……无处不焕发出勃勃生机。
拥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的新余市,其开采业可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粗放型的开采模式早已让金石山伤痕累累,生态修复迫在眉睫。如今,中交一公局四公司建设者正在对金石矿山进行修复“手术”,让“疮疤”长出全新“绿”意。
生态修复,重焕矿山绿意
裸露的岩石、漂浮的灰尘、连片矿体……构成了中交建设者对金石矿山公园的最初印象。“满目疮痍的金石山更加坚定了我们打造一座‘矿山主题公园’的决心。”看着眼前荒芜的景象,中交一公局四公司项目负责人徐伟眼神坚毅。
但要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并非易事。由于长期过度开采,矿山地表遭受严重破坏,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因此,对岩体进行排险加固成为了项目团队的当务之急。
根据危石情况,项目决定分类施策,逐个击破:对坡积体大的孤石、易崩塌区域石方,项目采取“机械+人工”排危除险方式,利用挖掘机进行较大范围采剥、清理坡顶浮土及坡面危岩。同时辅以静态爆破处理方式,对下部易发生平面滑移区进行清除,然后在崖壁立面布设防护网,有效解决岩石塌落风险。
“防”是手段,“治”才是目的。如何快速恢复植被,却让项目团队犯了难。与普通土壤相比,矿山土质多是废弃渣土,含碱性物质、有害物质偏高且保水性较差,不利于植物生长。于是,项目召开了专题研究会,决定对土质进行改造,将树穴周边的渣土和有害物质清除,适当增大苗木的种植土球和种植穴,并且在土壤中添加保水性材料提升土壤质量。同时选在种植过程中,注意缩短起苗种植时间,力求当天起苗当天种植。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尝试,树苗枯死的迹象越来越少,植被存活率大大提高。
土质的问题解决了,但水从何处来?又成为了困扰项目团队的一大难题。为此,项目通过建设地下雨水收集池,对雨水进行收集,经过充分过滤和紫外线消毒后,可以用于绿化带灌溉,当清水池水位不足时,系统会通过市政供水管网补充水源。
截至目前,项目完成了建设林地220余亩,草地360余亩,100多种植物在金石矿山公园“安家落户”。
矿山旅游,引入全新活力
生态修复只是第一步,绿起来还不够,还要富起来。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项目引入文旅理念,打造“生态修复+文旅”的新模式。
走进金石矿山公园施工现场,各类游乐设施建设初具雏形。一座耸入云霄的高塔惹人注目,工人正在紧张忙碌地进行着塔体安装。“这是全国最高的高空游乐综合体组合塔,也是金石矿山公园名副其实的‘网红地标’。”项目现场工区长尹洪波介绍道。
为了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游玩体验,早在前期,项目便坚持运营前置的思维,“一盘棋”设计建设了中央叠水景观、无动力乐园、研学教室、矿洞体验馆、室外剧场、高空组合塔、崖顶观光区等24大各具特色的游玩区域,将休闲放松、趣味娱乐与科普教育融为一体,打造了一个中三角微度旅游度假区。
金石矿山公园运营后,每年可接待游客30万人次,直接或间接带动120余人就业,有力拉动欧里镇洲上村、欧里村、昌坊村等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
古镇度假,旧物新生再续辉煌
距离矿山2公里处,坐落着一座有着“江西小南京”之称的闲置古镇——昌坊古镇。
古镇坐拥大小泉孔32处,是夏布和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汇聚之地。曾几何时,这里商贾云集,会馆林立,街坊繁华。然而在历经700多年历史风霜的洗礼后,古镇往昔的繁华荡然无存。2023年,古镇改造升级摁下了启动键,古镇迎来了旧貌换新颜的机遇。
“改造升级要契合当地文化,原汁原味保留原有建筑风格。”项目进场时,就格外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项目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了原住民和商业街区的元素,巧妙融合,为古镇注入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依据现有的空间布局,将外围的水域景观与内部的建筑氛围紧密结合,创造出处处有景、步移景异的特色空间。此外,项目坚持使用环保的装修材料,以及对建筑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实现二次使用,确保整个建设过程绿色环保。
改造完成后,原本闲置的古镇变成市民诗意栖居地。传统手工艺品夏布、神奇历史传说重焕新生,形成了“游玩在矿山,吃住在古镇”的闭环路线。
“这个废弃矿山修复工作真是太及时了,村周边的环境变好了,我们生活也更加舒心。”徐大爷连连点赞。目前,项目建设完成90%,预计2025年1月正式试运营。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