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生态圈”越来越优

发布时间:2024-11-17 06:19:09 来源: sp20241117

  图①:安徽省马鞍山经开区金晟达生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绿色智能光环境系统拥有知识产权专利400多项。图为员工查看植物长势。   王文生摄(人民视觉)   图②:重庆欣维尔玻璃有限公司拥有专利30多项。图为工人在生产玻璃仪器。   刘 辉摄(人民视觉)   图③:4月25日,江苏省如皋市版权局联合如城街道等开展“知识产权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   徐 慧摄(人民视觉)   图④:位于湖北省襄阳市的金鹰重型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共获得授权专利261项。   谢 勇摄(人民视觉)   图⑤: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着重培育创新生态环境,已获专利授权295件。图为技术员在中试车间进行设备调试实验。   刘智峰摄(人民视觉)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广东省惠州市一家LED生产企业,凭借一项专利,带动产品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

  浙江省温岭市一家草编产品生产企业,依靠多年积攒的数据知识产权,成功获得5000万元融资;

  一家德国企业发现商标被一家中国企业侵权后,举报至上海市奉贤区市场监管局,两天时间便完成了维权……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近年来,中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速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知识产权“生态圈”越来越优。中国保护知识产权、优化营商环境的不懈努力获得国际社会赞誉。

  在近日举行的2024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中国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功能作用,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转化运用加速——

  企业建起“专利墙”

  中国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价值专利加速实现产业化。

  广东省惠州市聚飞光电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内,自动化机器高速运转,一件件LED背光基板陆续下线等待出库。在聚飞光电“专利墙”上,一项专利格外引人注目。这项名为“芯片级封装方法及LED封装器件”的专利,曾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带动公司相关产品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成为开拓市场的“法宝”。

  “没有自主核心技术和专利,企业走不远。”看着专利墙上100多项各类专利证书,聚飞光电总经理宋东说,企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开拓海外市场时曾因核心专利不够多、技术不够过硬而阻力重重。

  为摆脱困局,近年来企业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专利开发力度,最终敲开了头部客户供应链大门。“我们公司研发的Mini显示、Mini背光、光学膜、车用LED等产品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宋东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专利墙”,满墙的专利成为企业发展的底气,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红利。

  晖阳(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技术驱动型企业。面对客户提出的“苛刻”需求,晖阳花费一年时间进行技术攻关,最终打破行业内性能纪录,形成一项石墨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专利。

  公司还将此专利与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配套处理技术相关联,持续加大对10余项技术的防御性专利申请,成功构建起专利池。“目前,公司配套技术的经济价值已超1亿元。”晖阳常务副总经理胡文良说。创立仅2年多,晖阳就申报了61项国内外专利,获得27项授权。

  随着企业“上云”、政务“上云”步伐加快,云计算平台成为承载各类应用的关键基础设施,如何保障云平台上数据安全成为亟须解决的新问题。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量子密码技术与云计算技术进行融合,研发出保障云计算平台信息安全的专利产品。

  “量子密码技术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加密方式,采用光量子特性保证信息安全,是安全等级较高的加密手段。”九州量子创始人郑韶辉表示。公司成立专项研发攻关小组,历时一年多成功申报“一种面向云计算平台的量子密钥调度方法”等多项发明专利,开启了量子密钥在云计算领域的应用新场景,基于该项发明专利的量子云盾产品已投入市场。

  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专利的企业成长壮大,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同比增长15.3%;中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首次超过50%,连续5年保持增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中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4个,首次跃居全球第一。

  在企业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同时,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加快对存量专利进行转化运用,让更多知识产权成果走出“书房”、走进“厂房”。

  陕西长武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被巷道底板高效硬化成型技术难题困扰多年。1300公里之外,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教师王俊有多项创新成果“待字闺中”。双方成功对接后,王俊的研发成果应用于亭南煤业,破解了企业困局。

  山东科技大学成立了技术转移研究院,组建起“转化专员”“技术经纪人”“科技特派员”等600余人的“科技红娘”队伍,实现科研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匹配。近3年,该校近400项科技成果实现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转化合同额超过1.5亿元。

  今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在对存量专利进行全面盘点的基础上,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尽快实现产业化。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70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91.4万件专利的盘点,其中发明专利63.6万件。今年一季度,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活动次数较去年同期增长近四成。

  “提升专利转化运用的效果,需要不断提高专利的质量。”申长雨表示,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进行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更加注重从现实需求中凝炼科研问题并进行联合攻关,形成更多符合产业需要的高价值专利。

  融资能力提升——

  换来更多“真金白银”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普惠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知产”变为“资产”。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岱家山科技创业园的奥森迪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工业激光加工解决方案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3年,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资金有了更大需求。

  在不久前的一场专利产业化投融资洽谈会上,奥森迪科总经理助理张浩文了解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政策,于是向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提出融资申请。

  4月11日,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江岸支行工作人员上门评估公司情况。在对奥森迪科营收状况、信用记录、知识产权价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后,工作人员给出了800万元的融资额度。“没想到知识产权能帮我们贷到一大笔款。”张浩文说。

  “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轻资产运营,缺乏足够的抵押物,融资渠道也就相对有限。”岱家山科技金融工作站负责人周顺喜介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企业以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作为质押物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能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因缺少不动产担保而带来的融资难问题。

  “十四五”以来,质押融资登记金额、惠企数量等均持续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8539.9亿元,惠及企业3.7万家,其中质押登记金额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贷款惠及中小微企业2.6万家。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知识产权也能换来“真金白银”。

  浙江舜浦工艺美术品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省温岭市一家从事草编产品生产的企业。但因缺少自主品牌,长期扮演国际品牌“加工车间”的角色。为此,企业迫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推动创新研发和品牌运作。资金从哪里来?

  2022年底,温岭市成为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之一。温岭市聚焦优势产业,建立健全产业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制度体系,推进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舜浦公司因此迎来发展契机。

  舜浦公司先后推出几百种帽子款式,且都已申请专利。“在申请专利的同时,我们也在收集大量数据。以前生产帽子靠的是经验,而现在要生产出市场走俏的帽子,离不开数据。”舜浦公司总经理陈君标说,多年积累的销售数据以及不同款式在不同市场的反馈,是公司产品在海内外市场站稳脚跟的“秘密武器”。

  2023年11月,舜浦公司将多个草编帽相关数据登记在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上。两周后,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完成,公司成功获得授信5000万元。“有了这笔钱,我们要做自主品牌,闯出一片天地。”陈君标说。

  数据显示,当前全国17个省市开展了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截至目前,试点地方接收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超1.3万份,颁发证书超过7000张。

  保护力度加大——

  优化良好营商环境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持续加大,效果日益显著。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披露的一起案件引发广泛关注——碰瓷“乌苏”啤酒、从名称到包装都如出一辙的“鸟苏”啤酒,被认定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

  新疆乌苏公司自2006年起先后注册“乌苏”“乌苏啤酒WUSU”等多个商标。随着乌苏啤酒产品知名度的提高,一些企业通过“搭便车”“傍名牌”方式生产销售仿冒乌苏啤酒的侵权产品。

  “2020年,南京鸟苏啤酒公司使用‘鸟苏’作为企业字号,市场上出现与‘红罐装乌苏啤酒500毫升’近似包装装潢的‘鸟苏’啤酒。”新疆乌苏公司总经理姜涛说,为维护企业权益,新疆乌苏公司向南京中院起诉。这起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经过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认定被告侵权成立,并全额支持原告提出的208万元赔偿请求。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查办专利商标违法案件4.4万件,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案件6.8万件,查办版权侵权盗版案件4745件;查扣进出口侵权嫌疑货物6.2万批次,核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1.9万件;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9万件;受理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3.1万人,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2500余件;侦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4万起;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提升至82.04分,再创新高。

  为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中国始终坚持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

  近日,在上海市奉贤区一场投资促进大会现场,一名外企高管的到来令人颇感意外,他是海德堡印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发展经理,代表德国总部出席会议。在奉贤区,海德堡公司暂无产业布局的计划,企业代表为何参加这次投促大会?答案源于一场维权。

  海德堡公司是全球印刷设备制造行业领军企业,其在亚洲投资成立的唯一组装工厂,坐落在上海市青浦区。去年6月,奉贤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来自海德堡公司的举报,反映在奉贤区注册的上海德堡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在企业名称中使用“海德堡”字样,并以“印刷就上海德堡”作为宣传语。

  事实上,发现企业名称被混淆利用后,海德堡公司也曾担心,自己并未在奉贤区投资注册成立公司,奉贤区职能部门能否全力为其维权。很快,执法人员的行动就打消了海德堡公司的顾虑。

  接到举报后,奉贤区市场监管局迅速着手开展核查工作。立案当日,执法人员即对涉事企业进行走访约谈,企业负责人立即删除侵权宣传内容,并于次日办理公司名称变更手续。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与速度,受到越来越多外资企业的肯定与赞赏。“感谢贵院保护我公司在中国的知识产权,这使得我公司对中国市场更有信心。”近日,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收到来自意大利费列罗公司的一封感谢信。在费列罗公司与姜某等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中,扬州中院将涉相同被告主体的扬州、泉州两地案件一并调解,“一揽子”解决了费列罗公司被侵权的困扰。

  “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出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这是今年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一项重点工作。”申长雨说,方案将提出一系列有力措施,解决侵权易发多发、维权周期长、维权成本高、侵权赔偿低和举证难问题,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体系化、专业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夯实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更好塑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责编:袁勃、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