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增速第一背后的广州后劲

发布时间:2024-11-21 21:37:57 来源: sp20241121

  如果要衡量一个城市的科创硬实力和强后劲,“独角兽”的集聚度无疑是最好的观察点之一;“独角兽”的发展,也是一个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衰的“预报器”。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年全球独角兽榜》,广州的“独角兽”企业已经达到22家,比一年前增加12家,是增速最快的中国城市。

  “独角兽”增速第一的成绩是如何获得的呢?记者调研发现,这缘于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首创地方性法规对“未来产业”的激活、良好的产业生态营造的创新创业沃土。以“独角兽”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在广州实现了“参天大树”与“灌木丛林”共生共荣,持续为广州经济发展厚积韧性和后劲。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露 图/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助力科技企业加速成长的快车道

  “独角兽”企业在广州加速集聚,首先是这座城市对科技创新“视若珍宝”的结果。

  作为在广州土生土长的科创型企业,探迹科技联合创始人翁淑蓁对此感同身受,“公司能从一支十余人的创业团队,发展成全球‘独角兽’企业,是广州政策、区位、人才、技术等多方面优良条件共同造就的。”翁淑蓁认为,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广州各级政府提供的强力政策支持和优秀的营商环境。“例如在探迹创业初期,我们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以及一些人才政策,获得了很大的扶持和补贴。”

  广州去年颁布实施的《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简称《条例》)是国内首部城市数字经济地方性法规。《条例》对探迹来说更是“好风凭借力”,翁淑蓁表示,“我们作为一家‘数字经济’行业产业链公司,该《条例》推出对我们无疑是一大利好政策。”该《条例》明确了政府在数字经济中的角色和责任,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同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技术创新,帮助广州企业数智化转型,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条例》实施的第一年,即2022年,广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633亿元,占GDP比重为12.6%。

  首枚“广州造”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刷新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国际上首台由中国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500千伏植物绝缘油变压器在穗诞生……今年以来,广州科技创新成果涌现。

  从科技成果到经济发展的转化后劲,源于各项资源的合理支撑。除了《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以外,“高企六条”“科技型中小企业十条”、育企助企稳企专项服务、“硬科技企业”榜单发布等一系列硬招实招,助力一批优质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如探迹这样从“青青小苗”长为“独角兽”的企业在广州还在不断快速涌现。数据是“快速”最直观的佐证: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2020年的11610家增至2022年的123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2020年的1.24万家增至2022年的1.67万家。

  研发投入多年稳定增长的慢功夫

  “快”的背后,其实是“慢”功夫。

  今年1-8月,广州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5%,其中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为主的研究和试验发展同比增长28.1%。聚焦汽车、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和未来产业,广州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将科技创新力转变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量”。

  当前,广州还正探索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的路径,科技创新力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量有望进一步加速。

  科技创新,须久久为功。对科技创新投入,广州并不吝啬:近15年来,广州R&D(研发)经费支出每年均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今年10月底,广州市科技局制定出台《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实施市校(院)企联合资助基础研究计划工作方案》:2025—2028年广州预计通过2.4亿元市财政经费引导撬动社会经费投入超24亿元,放大比例超10倍,这项简单的“资金杠杆”,撬动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到广州市基础研究领域,下力气解决“卡脖子”问题,未来将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后劲。

  广州近年着力建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硬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这让更多企业成为“独角兽”企业的后备军,他们不断推动创新资源向产业汇聚,成为广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独角兽”企业专注新赛道的硬实力

  在精准政策、创业环境和资源投入的共同作用下,广州的“独角兽”企业把更多精力放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上,打造更多“独门绝技”“硬核科技”,努力在新领域新赛道脱颖而出。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工作,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研发投入金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超20%,研发专利授权总数达2141件,不断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专注于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极飞科技方面告诉记者,极飞率先将RTK精准定位导航技术引入农业,让农业无人飞机实现全自主飞行作业,这不仅提高了农事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也降低了操作门槛,让农业无人飞机在国内得到了普及应用。

  树根互联是广州上榜的22家“独角兽”企业中唯一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在广东,树根互联已累计服务209家本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广州导远电子、广东美王电器等一大批广东专精特新企业;同时深度赋能三一集团、长城汽车、新天钢、广汽本田等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落地。

  广州的科创后劲,不止于各项投入,也蕴藏于入局者对自身所处行业未来前景的深度思考和前瞻布局。

  “我们聚焦于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数智化升级,公司陆续研发了飞梭智纺、边织边检、对布机器人等多款数智化系统、软件,将数智化力量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让具备比较完备的产业结构体系——纺织产业焕发新生。”作为全球“独角兽”企业致景科技品牌部负责人邹媛娇表示,从2013年至今,致景科技深入服务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纺织产业互联网平台。截至目前,公司的纱、织、染物联网设备已接入全国9000多家纺织企业,70万台织布机,70%的一级批发商、数万家服装制造企业和品牌商,大力推动纺织服装行业向新型工业化升级。

  培育“独角兽”撑起“新脊梁”

  广言快评

  如何评估一个地方的科创实力和发展潜力?“独角兽”企业无疑是一个标尺。

  企业市场估值10亿(含)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被称为“独角兽”。作为新经济企业的典型代表,“独角兽”企业具有爆发式增长、颠覆性创新等特征。透过“独角兽”“种群”,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创新能力、创业生态、产业布局,以及经济发展前景。

  过去一年,哪座城市“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最快?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全球独角兽榜》,广州的“独角兽”企业已经达到23家,一年净增12家,是增速最快的中国城市。其中,快时尚电商希音一年间价值增长了3100亿元,是全球价值增长最多的“独角兽”;“广汽埃安”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稳居广州第一。广州“独角兽”企业“长势”喜人,体量充实,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给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信心。

  广州的“独角兽”争相出笼,亮眼的成绩单不断拉长,背后有什么秘诀?

  其一,精心培育,给足“牵引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广州R&D(研发)经费支出连续15年均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硬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目的就在于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当前,广州“独角兽”企业主要聚集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服务、半导体与通信、互联网及物联网等领域,均属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对“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产业转型升级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二,优化环境,拉满“氛围感”。人们常用“氛围感”一词来形容状态,或是令人舒适的场景,或是给人能量的情景。站在城市经济发展角度审视,“氛围感”就是营商环境。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在培育更优质、更良好的营商环境上,从未止步。从1.0到6.0迭代升级,广州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为的就是铺开政策覆盖面,以更加轻松的市场环境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

  “独角兽”撑起“新脊梁”。当前,“独角兽”企业正在成为一个风向标,标志着城市发展的活力与潜力。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厚植土壤,培育更多更强的“独角兽”,助力广州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广州日报评论员庹亚男)

  政策支持

  广州2022年颁布实施的《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是国内首部城市数字经济地方性法规。

  研发投入

  近15年来,广州R&D(研发)经费支出每年均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

  资金杠杆

  2023年10月底,广州市科技局制定出台相关方案:2025—2028年广州预计通过2.4亿元市财政经费引导撬动社会经费投入超24亿元,放大比例超10倍。

  数字经济

  2022年,广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633亿元,占GDP比重为12.6%。

  企业活力

  广州高新技术企业由2020年的11610家增至2022年的123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2020年1.24万家增至2022年的1.67万家。(广州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