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之约丨“四叶草”的开放协奏曲

发布时间:2024-12-09 13:16:05 来源: sp20241209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值得铭记。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指出,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2023年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习近平主席致贺信指出,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举办6届,走过5年。进博会,这一由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和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拉开历史的长镜头,2023年在其中有着特殊印记——进博会走过5年,也正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5周年。时间坐标上,“真诚”是不变的态度,“开放”是重要的关键词,“共赢”是恒久的追求。

  5年

  从无到有的创举

  2017年5月,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全球商品搭建起进入中国的巨大平台。

  以国家之力搭建平台,专门卖外国的东西,放眼全球,这都是独一无二的。习近平主席说:“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

  于世界而言,举办进博会,打造互利合作新平台,有利于各方更好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于中国而言,一方面,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通过高质量的进口,“倒逼”并推动中国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也推动实现贸易均衡发展。

  然而,作为一项从无到有的创举,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有多少家参展企业,就有多少个诉求。进博会展览部总经理方辉说:“最难的是没有经验可循,没有经验可借鉴。”

  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总体方案》、批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实施方案》、多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主席推动各相关部门精心筹办。

  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下,一系列政策突破在进博会的试验田里接连落地:海关推出便利政策,让展品实现全程无纸化通关;财政部门推出税收优惠,对符合一定要求的展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市场监管总局为特殊食品在展区内展示销售提供绿色通道等。

  2018年11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首届进博会如期举行。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发出邀请:“中国真诚向各国开放市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随着进博会的成功举办,中国以进一步打开自己市场的方式,标注了全球合作共赢的新高度。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短时间内,从无到有,迅速吸引了世界各国和企业广泛参与,成为全球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成为新时代国际合作的又一重要平台。”习近平主席在设宴欢迎出席第二届进博会的各国贵宾时说道。

  第六届进博会开幕当天,回顾进博会走过的5年历程,习近平主席在致信中说,进博会“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平台功能,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0年

  相通则共进

  德国,杜伊斯堡港,集装箱堆放整齐,卡车络绎不绝。

  9月21日,今年首列“中欧班列—进博号”满载总价值约1600多万欧元的展品,从这里出发,万里赴会。

  “中欧班列—进博号”将“一带一路”和进博会两大国际合作平台,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受到沿线各国客户青睐;进博会又为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的企业提供了“展品变商品”的高品质服务。

  用火车将货品从德国运到中国,几年前,这是杜伊斯堡港口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库斯·班恩不能想象的事情。“我们第一次听说要坐火车,觉得不可思议。我们过去有自己的分销网络,但我们只能选择要花费10周时间的海运,或者选择只用48小时但是非常昂贵的空运。那个时候我们还不习惯这种想法。”

  2014年3月29日,正在德国访问的习近平主席,专程来到杜伊斯堡火车站,亲自迎接一列重庆始发的列车驶入站台。

  共建“一带一路”,将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因为“一带一路”,进博会的展品可以从“地球村”的四面八方,从海、陆、空星夜奔赴,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展会现场。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这句话强调互联互通的重要性。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纵观国际经贸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规律”,并提出中国将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同相关国家一道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搭建更多贸易促进平台。

  通过进博会,秘鲁羊驼毛手工制品打出了品牌,带动了该国羊驼产业的发展。

  结缘进博会,老挝占巴塞省巴松县的村民曾经差点舍弃的野生古茶树茶叶有了新出路。

  “在孟加拉国,很多乡村的贫困家庭没有工作机会,尤其是妇女几乎找不到有收入的工作,但通过编织黄麻制品,她们有了让孩子上学的收入,有机会以教育告别世代的贫穷。”孟加拉国达达公司创始人萨夫说,进博会和中国市场让这些家庭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

  本届进博会上,在美丽的“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内,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面积较上届增长了30%。进博会开放包容的同心圆,与“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强纽带,共同书写着越来越多贸易畅通的合作故事。

  45年

  合作共赢惠及世界

  “无论是共建‘一带一路’,还是每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都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实践,是促进各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有益举措,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提供动力。”11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时,重申了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立场。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从进博会举办伊始,习近平主席就明确提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这不是一般性的展会,是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梳理习近平主席连续6届在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致辞、致信,“开放”一词出现逾百次。

  当一些发达国家在“国内优先”的大旗下,频繁地为自己的市场筑起“保护墙”时,中国则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连续举办进博会,主动开放市场,与世界分享发展红利。

  本届进博会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3》显示,2022年的世界开放指数比2008年降低5.4%,延续了最近15年来总体下降的走势。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开放指数升幅位居全球前列。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哈伊里·图尔克认为,在一些国家推行贸易限制、地缘冲突加剧、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举办进博会是中国致力于扩大开放的举措,已成为“中国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象征”。

  在向第六届进博会致信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希望进博会加快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功能,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充分发挥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作用,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助力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

  就在几天前,新疆自贸试验区获批成立。至此,我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达到22个,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45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服贸会快速发展壮大;在海南设立举办消博会;降低外资准入门槛,“负面清单”越来越短;保护知识产权,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地见效;正式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积极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国扩大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

  “从未缺席。”说起进博会,哈萨克斯坦贸易政策发展中心副主任阿谢尔·叶根别尔季耶娃表示,哈萨克斯坦企业从2018年来连续参加进博会,从中充分感受到中国持续对外开放的决心,以及与哈萨克斯坦深化合作的愿望。

  前五届进博会上,首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约2000项,累计意向成交额近3500亿美元。这是对盛会最好的回应。

  本届进博会,美国中小企业首次组团参展、非洲农产品专区首次设立、中小企业专场对接会首次举办……参展国别覆盖五大洲,其中11国首次参展,34国首次线下参展。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

  黄浦江水奔流不息,开放大潮滚滚向前。

  进博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透过进博会这个窗口,人们看到,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正与各国携手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繁荣的未来。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执笔丨杨彩云

  视觉丨江雨航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梁异】